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0、第80章 除夕之夜

“还姐夫?指不定哪日我就能先瞧见妹夫呢!”

“哎呦……别,姐姐们别挠了!我怕痒……”

“哈哈哈……认输认输,我投降!”

此时的颐风堂内是一阵欢声笑语。

待小厮将府门前的爆竹点燃之后,随着噼里啪啦一通震天的响声骤起,沈府的年夜饭也在一片喧嚣热闹中开席了。

屠苏酒,馈春盘……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

顾府。

此时与太师府仅有两坊之隔的太傅府内却依旧清冷寂静。府中上下虽然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但是总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

“老爷,正堂已经收拾妥了,正等您开席呢。”阿元正恭敬地站在偏厅门口,小声朝里头喊话道。

今日乃是除夕,但是老侯爷和老夫人早已不在,故而遵照往年惯例,年节之日,先敬考妣。申时正刻,正德堂里就摆起了香桌供品,之后由老爷向慈父慈母上香祭奠,拜谒尊亲。

其实一般的习俗往往是在正月初一,新春的头一日前往族中祠堂家庙拜祭先祖便可,但是老爷给府里定下的规矩是但凡年节皆需祭祀。

所以这日他们便在家中先行小祭,待到明早还要去平西侯府的顾氏祠堂行祭礼,那才是真正的祭祖大典。

现下正堂的小祭已毕,方才自己和大宝两个已经全都打扫妥当了,后厨预备的辞岁酒业已上桌,这下自己才好来偏厅请老爷前去。

屋内的男子闻声后,遂放下了手中的《寒山游记》。他正了正衣冠,起身准备往正厅走去。

只见正德堂中央那张四方的八仙桌上除了摆着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这些叫法喜庆的年节菜品之外,其中最最打眼的还要属桌上的四副白玉碗筷了。

那四副碗筷分别各列其中一席,正好占据着桌子的四角,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就好像军队中列队的兵士一般。乌黑的楠木衬托着亮白的瓷玉,这白与黑的对照一时之间仿佛更加乍眼突兀。

顾禹同瞧了一眼那方桌后并未直接坐下,而是稍稍侧首看向了一边的长随。

“额……老爷,那个……芳嬷嬷上旬染了风寒,一直不见得好。小的廿十那日就派人去侯府请了,但嬷嬷说她病体未愈,不便叨扰主子,等好了之后再来向您请安问候。”阿元顿了顿才说道。

“那…”男子听闻之后,便接着问道。

但他才刚开口,阿元就立马答话道,“小的已经请懿仁堂的大夫去侯府看过了,大夫说只是普通的伤寒,老人家年纪大了才会好的慢些。”

听他如此说罢,那人才微微颔首。

“开席罢。”他又将目光转向了最上首的那双碗筷道。

“是。”随后阿元和大宝二人便站去了一旁,伺候起老爷用膳来。

今晚顾府的年夜饭里头正好有道炙子烤肉,所以眼下两人才有机会在老爷用膳时伺候着。这要搁往常老爷肯定又是什么都自己动手……

阿元一边烤着肉,一边往桌上那三副丝毫未动的碗筷瞥去,他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

唉,老爷这是何苦呢?何况将军近日在信中骂得又是那么得狠,他和老爷之间恐怕已生了嫌隙……偏偏皇上前几日还将将军召回京城,那不更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可是他们老爷倒好。这不……将军一家子都还没回京呢,这吃饭的家伙什儿都已经全摆上了!一家三口,整整齐齐的。不过就是看起来有些瘆得慌……

年年老爷都是一个人过年,怎地今年自己却感觉这顾府里外都格外凄凉?

就在他还在心里想着老爷何时能娶个夫人进门时,忽然听见那席间的男子缓缓张口道,“张管事想来也快回了,你去前头瞧瞧。若是回来了,便一起坐下吃罢。”

“欸。不不……不,老爷这可万万使不得啊!小的们怎能和主子同桌吃饭?这怕是要坏了规矩。”阿元见老爷一有吩咐,随口就马上应下。待他反应过来时,才惊得发现老爷居然喊他们一同用膳。这可当真是德不配位,恐遭天谴呐。

“先去看看罢。”顾禹同再次说道。

原来在大周有一风俗,春节之际,人们拜年时往往不必进府门,送上名帖即代表见人。除了京城,其他各处贺岁也皆如此,这也称为“飞帖”。

到了腊月,各家各户的门前都会贴一红纸袋,上面写“接福”二字,意思即为承放飞帖之用。而大户人家中则更有讲究了,一般主人家当然不会亲自往亲朋府上送名帖,而是使佣仆持名刺代往之。

有道是,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顾禹同身为宰执之臣,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那跑来顾府送名帖的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所以太傅府门前的接福袋往往每日都要收整一遍,而收的名帖多了,那要回的人自然也愈发多了。

常言道,礼尚往来。何况这又是迎春纳福的喜事,所以首辅大人自然不似平日里那般吝惜笔墨。而顾府上下的家丁这几日可就劳累了一番,基本上除了差使去各处送帖子的,那就是留在府里代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