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秋眉目清冷,恭谨地微微弯着身,您的意思,梁王不会私下里叛乱?
刘彘见我俩靠得近,就伸手出来推了推田千秋。
我轻皱了皱眉,一把拽住这小猪崽子的小手。
他瞬间就安静下来,顺势挽住我的胳膊。
我也不去管他,只抿了抿唇回道:当然不会,要叛乱的话,七国之乱就是个最好的时机。刘武非但没有加入谋反,反而拼死护卫陛下!这样的人,要的是一个贤名,而不是仅仅将眼光放在什么造反篡位上。
田千秋细细思索一番,缓缓点头,只要陛下不松口,任凭太后再怎么巧舌推荐,梁王都不大有可能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弟。
咱们的陛下,虽然一直不应允,却也狠不下心推绝?我徐徐发问,试探一下这位田侍卫到底能不能听懂我的言下之意。
那就创造一个让陛下狠心的理由。
嗯?我心下赞叹,面上也不表露。
田侍卫还是一副木头脸,眉宇间倒是万分坚毅,我家主子说,越在这个时候,越不能表露出夺嫡之心。最先心急的那个,一定会被陛下斩草除根。
我勾了勾唇,王美人考虑的对,越是十拿九稳的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不过旁人可也不傻,栗氏甫一失势,头三位皇子就都没了希望。那程姬、唐姬等人的几个孩子更加是不堪大用。彘儿虽是年幼了些,却自小聪明伶俐,颇似陛下年轻的模样,现下众位老臣估摸着都且在盯着彘儿和王美人的动向呢。
前些天袁大人给我家主子送了封密信。
哦?里头写了什么?我挑眉看向这田侍卫。
其实他应该是不便告知的,毕竟这种私隐越少人知道越好。
谁料那田千秋心下沉吟了半晌,恳切地开口:愿拥胶东王刘彘为储君。
短短十个字,既表了忠心,又给王美人吃了颗定心丸。
唔,袁盎这人一向很是圆滑精明,左右逢源拉帮结派可是很擅长的。
我就说嘛,他一定会有帮得到我们的时候。
看来那日《七发》的故事,是讲对了啊
田侍卫见我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模样,不免问道:翁主觉得袁大人的推荐可占分量?
当然aashaash不占分量。我轻笑着摇摇头。
不不占分量?他那木头脸总算是有了丝松动,惊讶道:那您之前为何要
我眼眸微挑,直接插话道:先前我让彘儿在袁盎面前露露脸,确实是想让这袁大人看到彘儿的聪明才智,举荐彘儿为储君。这袁盎是外祖父的宠臣,当年在朝堂上也可谓是叱咤风云、无人匹敌的。若得到他的举荐,想必朝中是无人敢反对了。不过我今日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什么?
这外祖父的宠臣就一定会是皇帝舅舅的宠臣嘛?
田千秋怔在原地,半晌才应道:袁大人虽已病退辞官,然而每月都还会被陛下唤入宫中商议朝政。这关系如此亲厚如何不算宠臣?
亲厚?我摆手笑笑,同陛下关系最为亲厚的是谁你可是忘了?
晁晁大夫?田千秋错愕地回道。
我点头抬眉,晁错当年为何而死?
削藩一议操之过急,惹来七国之乱。陛下为平息各诸侯王的怒火,遂下令腰斩晁大夫。他此番回答倒是爽气,不过就是太官方了些。
二十多年的老师,说杀就杀我略一叹气,咱们的陛下虽贵为天子,可好歹也是个人!亲自下令处死最为亲厚的良师益友,他会不心痛嘛?
可这是朝中的肱骨重臣们商议了多日才想出的良策啊。
我嗤笑一声,良策?斩杀晁错之后,这七国之乱并没有被平定,最后还不是靠着打仗解决的嘛!你现下还觉得,这实属良策?
田千秋瞳仁微微放大,难不成那群肱骨重臣的目的并非是想真正解决七国之乱,而是借此机会除掉晁错!
我欣慰地点头,眼神看向别处,状似无意地添了句:听闻当年最先提出斩杀晁错的,就是这位袁盎袁大人呐!他和晁大夫政见不和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儿了,据说从前上朝的时候,袁盎在,晁错就不会在;晁错来了,袁盎就立马离开。都到了这般水火不容的地步,想要彻底扳倒对方,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陛下表面上听从了袁盎的建议斩杀晁错,实际上心里恨透了袁盎!他倒也是个聪明人,立马心领神会,却旋即又问道:可为何现在还总是召其入宫商议大事?
因为陛下是帝王,是一国之君我忽地换上一副冷清的眸子,一点点榨干手里棋子的所有聪明才智,才是他该做的!爱恨情仇嘛要等这颗棋子快没用的时候才来清算清算
快没用的时候?
我勾唇轻轻笑出声来,袁盎毕竟年纪大了,身子骨又不好,估摸着也撑不过这几年了。
田千秋微微皱了皱眉,现下可需要寻求更加强劲有力的重臣扶持?
你放心,我徐徐应道:陛下从始至终都只想把这储君之位留给彘儿,只要咱们这儿不犯什么低级错误,那太子的宝座总有一日是要安安稳稳落下来的。有没有老臣子的支持嘛已经无甚所谓了
那王美人和您先前费心拉拢袁盎,岂不都是白费了功夫?田千秋试探地问了句。
他在陛下跟前快要没用了,但不意味着在其他事儿上没用啊我捂着帕子打了个哈欠,神色慵懒地挑了挑眼,这一颗棋子既然已经送到我们手上了,那就要榨干最后一丝用处嘛。
卑职仍旧不大明白他倒是实诚。
我眯起眼睛,轻轻捋了捋自己耳边的碎发,如果某一日袁盎这样的肱骨重臣突然死在了梁国刺客的手上梁王就是有一百张嘴都解释不清了吧?
梁梁国刺客田千秋抿唇,嘴角微微向下,满眼忧心,梁国怎么可能会派刺客去刺杀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