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3章 包容

估计两个人,都想要那种,没有婚姻的束缚。又想要从另一半得到好处。最少,是照顾上的好处。

可以说,两人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还是惊人的相似。牛建潇就是觉得,优家对她不好了,所以日子没法过下去了。

而三妗子是觉得,三舅牛春赚钱太少,和她心目中的数目相距甚远,日子没法过下去了。

貌似没有了婚姻的束缚,他们想做什么就没有道德可以绑架的了,更没有法律可以约束得了他们。

世界这么大,他们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活着了。

也可以说,前几十年他们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听父母的安排,走进了婚姻,现在他们自己觉得自己醒悟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要走出婚姻的牢笼,婚姻的坟墓。

离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第一步。总觉得,谁也不能说谁做的不对。只不过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

作为一个母亲,张蝶自身会考虑,为了孩子,多和对方沟通,解决问题。

因为,你能当初答应这门婚事,终归有你的考量。现在。你又觉得这么忽视,各种不顺心,各种不顺眼,想要跳出去。

其实,张蝶觉得,就算跳出去,也必有好的结果。不过,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别人怎么过日子,人家自己心里,应该特别清楚。

而张蝶不知道有一天,三妗子抱孙子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

至于牛建潇,张蝶表示,都不想言语。因为,一个就应该好好过日子,在家奋斗的时候,积攒家底的时候,她却跳出来离婚了。

好吧,估计是希望她儿子一辈子,也是穷苦人的家底,一辈子也是从头从零开始。

各种说是为了她儿子好,其实不过就是为了自己好,还打着,为了儿子好的幌子,各种招摇过市。

估计牛家的姑娘,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看不下眼前的生活,更努力向上走的上进人。

也不知道他们向上走,会走到哪个位置。

张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求稳的人。有了一定的底子,日子过得不要太艰难,稳中求进就好。

没有大的野心,就是平淡的一个人。所以,比不了人家有野心的人,也理解不了人家这种有上进心的人。

至于闹,那肯定是有的。估计三妗子和小儿子也说不到一起。离婚没有提成,直接去外省大儿子跟前去了。

听说当初,三舅牛春是看上了三妗子。可以说花了很大的财力,才娶回来的。

这也就是三妗子当初说的,她不愿意,可是他们家里人逼迫的。这么多年,对任何人她都对得起。但是,唯独对不起她自己。所以,她要反抗,她要走出婚姻这个圈。

她想要过,她自己想过的日子。

大家谁也不能劝说得了谁,就指着迷迷糊糊的等着,拖着。所以,整个家庭外人看着其实都特别羡慕,但是扒开了细看,也没有觉得有多好。

婚姻,真的是一地鸡毛,一个坟墓。

当然,应该说,婚姻其实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总觉得,对方有的才是好的,自己有的,不一定是好的。或者说,是没有被自己看入眼里的。

也许每个人都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想要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自己有些行为,也许放到别人眼里,也没有多好。

素以,张蝶觉得没理由,去开口劝说别人。劝说人,这种事情,就有一种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

谁不是谁的救世主,谁也不能代替另一个人活着。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

现在一家四口过的是三个地方。哥哥牛文在外省上班,弟弟在县城上班,三舅牛春在镇子里做生意。

而三妗子或者在大儿子跟前,或者在二儿子跟前,是不会考虑回到镇子里生活的。

现在,活到现在,张杰更明白了一个道理。

很多道理,是需要岁月去沉淀。而不是,只看文字。没有岁月的洗礼,道理永远只是纸面上的。

所以,以张蝶自己现在的阅历,根本没有立场,没有基础,去劝说三妗子。再说了,刀子没捅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这份疼到底有多疼。

作为外人,张迪只是希望,三妗子最少等等,等她两个儿子都成家了,再考虑离婚之类的事情。

毕竟这是特别有影响的一件事。没有哪个完整的家庭,喜欢把自己的闺女嫁到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他们也是盼着自己的闺女过得好,而不是过得不好。

更何况,一路走来,张碟不得不承认,一个好的家庭,父母双全,兄友弟恭,这样的孩子,走入社会,普遍的,比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要豁达,接受能力更强。

所以,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嫁入一个父母双全的家庭。不能说人家有错,只不过人家给女儿择偶的条件,前提就是不想要父母不双全的孩子来做女婿。

就像张碟,如果有一天,选一个人嫁了,那肯定希望对方父母双全,哪怕自己父母不双全。

张迪始终想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孩子。因为不想两口子都是过度自卑,敏感的人。这样子教出来的孩子,也会有这个倾向。

除非有万座金山,来做保证。也许那时候张蝶自己的性格,才能放过自己。但是显然,张蝶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钱。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所以就盼着,找一个父母双全的人家。

也许有些执拗,毕竟就算有些人家父母双全了,日子也不一定过得多么好。只不过父母双全的孩子,别人提及自己父母的时候,不会过度的敏感。

而张碟在别人提到自己父母的时候,就会特别炸毛,特别不想提。甚至恨不得赶紧把对方嘴巴封上。

你看,父母的责任,孩子却一辈子都在背负着前行。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错。难道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的错,这是孩子应该来承担的吗?

而这个社会,也没有那么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