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程树伟好手段
说到这,程树伟再次叹息了一声。“崔老爷如果这一次,得罪了钦差,可就不知道他们会在圣人面前,说些什么了。”
一阵摇头之后,他再次拱拱手。“还是那句话,请转告崔老伯,好自为之。”
看着程树伟匆匆离开,崔青心里也是一阵七上八下,急匆匆跑来,把情况和崔世伦说了一遍。
崔世伦听完,略一思索,“你派人去粮仓,把崔大海给我叫来。”
崔大海是负责看守粮仓的主管,功夫不大,便急匆匆跑来了。“老爷,您喊我?”
崔世伦点点头,“我来问你,昨晚粮仓,可有什么异常?”
崔大海想了想,笑着说道,“回老爷,昨晚不知道是哪个,在院子里高喊,粮食被人偷走了,可我挨间仔细查看过,并未缺少。或许是谁闲的没事吧!”
听到这,崔世伦一阵跺脚。“唉呀!你们上当了。这喊声,多半是,”
话说一半,他停下了。多半是谁呢?
程树伟所说,是真是假?
可是话说回来,就算不是钦差去查看了自己的粮库,那也是他程树伟去了。
但是结果都一样,那就是,官府已经知道,自己手里有粮了。
而且,自己的粮食数量,对方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就让崔世伦有点为难了。
虽然自己崔氏家族的势力庞大,可是他自己,他崔世伦,在整个大唐朝建立以来,那可是寸功未立啊!
也就是说,自己现在的一切完全靠的是祖上的荫封。
这也就是李渊父子心怀仁厚,要换做别的帝王,说不定早就找个借口,把他崔世伦家产给霸占了。
所以,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继续不借,冒得可能得罪朝廷的风险。
第二条路,很简单,借粮,和官家搞好关系,然后还能赚些利息。
这,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方案。
思前想后,崔世伦最终,还是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崔青,你现在就去找程树伟,告诉他,我崔世伦,愿意借粮五千石,不,一万石。”
看着崔青一溜小跑的离开,崔世伦微微叹了口气,“程树伟,好手段,好手段啊!”
邯郸刺史赵民,听说崔世伦愿意借粮一万石,心里吃惊之余,也乐开了花。
一万石,虽然对前方的数十万将士来说,可能就是十几天的口粮,但是对他赵民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崔世伦这个开始,自己还可以借到更多的粮食。想到这些,他心里更美了。
如果这件事办的漂亮,自己能够更进一步,调去长安城任职,那可就是爽歪歪了。
高兴之余,还不忘去报喜,他立刻命人去给长孙无忌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