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克斯,泡沫公司又放出了一批内测资格,快看看你的邮箱!我好像中了!哇哈哈哈……”
脑海中,回荡着安德鲁魔性的笑声。
我不得已,把耳后的通讯芯片音量调低。
植入芯片已经两年了,我还是无法习惯这些“颅内回音”。
打开邮箱,一张黑白烫金的邀请函,静静躺在那,颇有逼格。
说实话,要不是这款游戏那奇葩的内测申请过程,我都快要忘记这件事了。
《泡沫》——作为第一款由政府背书的游戏,当时可是炒得火热。
即便到了今天,依旧是一票难求。
依稀记得,当初申请游戏内测资格时,那些奇怪的问题。
是否身强体壮?是否知晓紧急救护常识?是否掌握野外生存技巧?
甚至还有选择题:如果你在废土世界遭遇幸存者,你会……?
a打招呼;b形同路人;c准备战斗;d逃跑。
…
如果游戏中的幸存者太过真实,你会……?
a剖开看看;b交个朋友;c跟他(她)造人;d都是“经验”
…
游戏公司何其自信,设计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申请考试。
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完成整个申请过程,很可能,是无聊吧。
现今的日子,人人都在混吃等死,娱乐至上,政府包养。
吃饭有“投食机”:一个连通家家户户的外卖管道。
娱乐有虚拟实境装置:一个接满了电线的头盔。
就连生理需求,都有云端温暖服务。
没错,这就是一个足不出户,行万里路的时代。
“邀请函我也收到了,明早,一起?”我给安德鲁,回复了一段语音。
安德鲁是我的邻居,兼发小。
不过,说起来,我们好像有好几年,没在现实中相见了,即便我们之间就隔了一堵墙。
趁这空当,我打开了泡沫的官网,申请了大半年了,我都快忘记游戏玩法了。
“《泡沫》根据卫星地图和街景记录,以1:1模拟真实世界的沙盒游戏。现实世界的所有地点,游戏中都会有,不过都是核战争后的模样。”
“每个玩家进入游戏后,都会在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家里醒来。游戏以百分百的自由度,百分百的拟真感,让玩家畅游后废土时代……”
吃饱喝足,准备就绪。
我戴上虚拟实境头盔,眼前逐渐暗下来。
醒来,一股食物的气息,迎面扑来。
我坐起身,发现身下是一台类似休眠仓的装置,身后还有一根很粗的电线,透过一个高科技质感的头盔,插在我的脑壳上。
身上的服饰也变了,这是一件厚实而富有弹性的制服。
我感觉身体很虚弱,费力地爬出来,使劲拔掉脑后的电线。
游戏竟然是以这种方式开局,还挺有意思。
我用手摸索着,试图拔掉头盔,感受一下新鲜空气,顿时眼前的视野中红光闪烁。
“警告,请勿破坏维生服,空气中含有有毒成分,一定量可致死!”
这是游戏设定吗?
我颇为好奇。
为了防止刚建号就删档,我只好放弃裸奔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