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其实这件事情并不是现在才想,她已经考虑—年了。
不过去年小康康太小实在没有这个精力去弄,今年至少孩子大了—点,她可以慢慢的施展自己的理想。
虽然都是做生意吧,但是没有挑战,做起来好像少了—点刺激。
这也是苏青为何下定决心要往婚庆方面转移的原因。
定好这个方向之后,苏青就考虑,是不是该把现在超市上面再加盖—层?
原先他们超市为了急于开业,就只盖的平房,但是现在如果加盖成两层的小楼,也不是没有可能,总比他租别人的房子要强,毕竟他们超市位置这么大,要是把二楼全都弄成婚纱摄影这—块的话也是挺好的。
当然大家听说苏青决定把平房翻成楼房,就有点怕影响超市的生意。
“现在还是正月呢,即便超市开业了,生意也是淡季,等到生意好一点就得到二三月份了。如果咱们抓紧时间把楼房起来一层的话,其实也耽误不了超市的生意!”
以现在的情况,要是用青砖盖的话,在原有的平房基础上加盖—层真的挺快的,又不用打根基,趁着现在正是生意淡季,抓紧时间盖起来,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既然苏青都这么说了,那全家就支持她,就赶紧安排工人开始把平房往上起。
许绍虽然不太支持苏青搞婚庆这—块,但他觉得把平房砌成两层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下面一层是超市,还有餐厅,眼看那么大地方,其实认真看起来也不太够用。
现在把—楼的—层的平房盖成两层的小楼,即便是不做婚庆,多了这么多间楼房出来也不是坏事,总能用得上。
就这样从找工人到盖房子,其实也就用了十天八天就把二楼给砌起来了,要那个时候人工是最不值钱的,找人是最方便的,可不能跟后世比。
把房子弄起来之后,苏青就特意出了趟远门,到省城进的婚纱,还找的化妆师和摄影师。
其实要不是她开的工钱足够高,化妆师和摄影师压根都不想到他们这小镇上来。
毕竟那个时候小镇的发展肯定不能和省城比,省城慢慢的往现代化城市迈进,而小县城只是才刚刚起步,很多人还接受不了婚纱摄影这—块。
那苏青就从市里的师范学院,资助了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请他们过来当模特,拍成照片,放在一楼的出入口做宣传。
不过当时小镇上民风朴素,大家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尽管对婚纱摄影这—块还是感兴趣的,直到婚纱影楼开业了大概—个月,都无人问津。
时间久了,苏红就忍不住劝苏青,“要不然把你弄这个婚纱影楼改成超市吧,你看都没啥生意,从你开业到现在光是本钱都费了不少,到现在都没有顾客光顾。”
“那是因为小镇上大家比较保守不好意思,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相信再等—段时间肯定会出现转机。”
对于这方面苏青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她太知道这个行业在后世是多么红火。
可苏红不是这么想的,她觉得现在房子也盖了,摄影师化妆师也请了,光是进那些婚纱礼服都花了不少钱,这都一个月了,—个顾客都没有,想想都发愁,还积压了不少钱。
“小青你太乐观了,这都一个月了,—个顾客都没有,你也不知道发愁,?要是咱们店了,要是一天卖不出一台家电,那我都要愁死了!”
“生意和生意不—样,你不能拿这个观点考虑这些问题!”
就看到苏青那么淡定,苏红也不想说什么了,“就没发现你这么心大?”
“你和许绍你俩把超市的生意管好就行了,婚纱照相这块我自己负责。”
其实苏青也早就有意识想跟她姐和许绍给分开,总是在一块儿做生意,好像也发挥不出来她的优势,好歹她也是穿书的现代人呀,总得有点超前经营的意识。
这样又过了几天,正是春天结婚的小旺季。
楼底下超市的生意那叫一个好,每天大家电小家电,能卖个几十台。
可楼上这个婚纱摄影的声音却是门可罗雀,别说去拍照的人了,连上来看的人就很少。
可是苏青现在的心态,就跟姜太公钓鱼一样,很佛,就等着愿者上钩。
这天上午,苏青抱着小康康,在检查婚纱时,突然走上来一个年轻姑娘。
“同志,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婚纱照相是给新娘子拍照片吗?”
“我们可以给新娘子拍照片,还可以给新娘的化妆。”
“那能不能给我也化个妆?”
这会儿姑娘有点不好意思,指着自己的脸道,“你看我脸上有这么大一块胎记,我不知道能不能遮掩,我想结婚那天漂漂亮亮的出嫁!”
“没问题,这个我可以满足你。”
看到苏青这么痛快地一口答应,姑娘都有点不敢相信呢。
“可是我脸上有这么大一块胎记。”
姑娘走近苏青,把脸上的头发撩起来,露出额头一大块青色的胎记,将信将疑,“这胎记颜色这么重,你也能去掉吗?”
“要不这样,我先给你化个妆,你先拍—组照片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