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烈已经好多天没有见到过虞汀兰了,所以他决定去抽空看看虞汀兰,临走的时候君烈想去再看看他的母亲。
第二天,君烈带了两个小斯,买了一些母亲生前爱吃的食物和母亲最爱的鲜花。到母亲的墓碑前君烈说了好多话。
感觉是生死别离,可能君烈已经提前知道自己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来这里看母亲了,所以是来道别的。
安顿好一切以后,君烈就快马加鞭的去宫里面找虞汀兰,现在可不比以前了,君烈想顺顺利利的见到虞汀兰,可真的是难上加难。
君无冥现在权利更大了,守护在虞汀兰身边的守卫也比以往的多,所以想见到虞汀兰,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自从君烈动身前往皇宫的那一刻起,君无冥就得到了消息,君无冥一路上派人加以阻挠,目的是想让君烈知难而退。
可君烈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无论多么大的阻挠,也阻止不了君烈想见虞汀兰的强烈心愿。
君无冥没能阻止的了君烈,还是让君烈安全的到达了皇宫,可君无冥又怎么可能让他见虞汀兰。
毕竟,现在君无冥位高权重,眼睛里更是容不得一丁点儿的沙子,他为了不让君烈见到虞汀兰,所以设计了君烈。
君无冥为了不让别人怀疑他,就设计君烈,将他以谋逆知罪,关押了几天之后就派手下,立刻送往封底,并且无召永世不得回京。
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到了虞汀兰的耳朵里,即使虞汀兰有所怀疑,但是对于现在的君无冥,虞汀兰也不敢过多的追问。
虞汀兰回想起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君烈不求回报的为自己默默的做过的很多事情,都来不及好好报答他。
也没有机会当面去致谢君烈,当初对自己的救命之恩,现在看来,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想想内疚极了。
晚上,君无冥来找虞汀兰,看到一脸心事的虞汀兰,大概猜到虞汀兰可能已经知道了君烈的事,可能由于不好意思,所以一直迟迟没有问自己原因。
“你是不是已经知道君烈的事情了,就不想知道我为什么将他流放?”君无冥直接问虞汀兰。
虞汀兰吓坏了,手中的茶杯没拿稳,突然掉在地上,还勉强笑着回答君无冥,是的,略有耳闻,我一个后宫女人,对朝堂的事情不感兴趣!”
“哦,是吗?这可不像你,我以为你一定会追问我原因,毕竟之前你们那么熟。”君无冥继续问虞汀兰。
虞汀兰不知道怎么回答君无冥,无论怎样都不能让君无冥生气,这是她作为后宫女人最基本的,尤其是作为君无冥的女人。
虞汀兰违背内心的回答君无冥,你不要多想,我永远都支持你,君所想钧为臣妾所思。”
听到虞汀兰的回答,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虞汀兰的回答都让君无冥感到心里很舒服。
这天夜里,虽然君无冥睡得很舒心,但是虞汀兰心里很不安,辗转难眠,久久不能入睡,总觉得他们都有点亏欠君烈。
想想以前,她和君无冥心心相应,互不隐瞒,各自之间也没有什么心事,曾经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苦难。
以前,虽然人离得有点远,但是心是相互靠近的,而现在,即使能日日厮守在一起,但心却不知不觉的远离了。
这么多年来,君无冥一直子嗣淡薄,后宫嫔妃也是甚少,为了虞汀兰,君无冥拒绝了多少美女。
对此,虞汀兰甚是愧疚,身在帝王家,难免会有身不由己,君无冥也不可能会一直守得住他们之间的誓言。
对于多多册封妃子和增添子嗣,大臣们不管是旁敲侧击还是直接谏言,或是私底下联名写奏折。
君无冥都视若无睹,不予理睬,因为他不能忘记对虞汀兰的感情,所以他拼命的躲避这些烦人的大臣。
可是,该来的总会来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臣们私底下商量好,这次一定要让君无冥妥协。
这天,上朝的时候,无论君无冥做任何决定,大臣们都没有异议,一直对君无冥保持肯定。
可是那有那么好的事情,这些老东西,肯定会在别的事情上为难君无冥,其实,君无冥早就想到这些人肯定憋着什么坏。
只是没想到又是逼自己纳妃,无论这些人怎么逼迫自己,君无冥总会有招应对,不会轻易妥协。
快要下朝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等等,臣还有要事启奏,还请给老臣一个机会。”
君无冥猜到了他要说什么,可碍于面子,还是说了奏。”
大臣说臣知道,此事是后宫之事,放在朝堂之上实在不妥,但是这已经危及到了国之大计。”
“哦,是吗,说来听听!”君无冥今天心情不错,让大臣继续说下去。
大臣继续说子嗣绵薄,实在不该如此下去,应适当扩充后宫。”
“那以你之见,觉得谁适合当我的妃子啊?”君无冥没有生气这次。
听到这话后那位大臣很开心,又精心的为君无冥挑选合适的妃子,说了一大堆的美女名字,如人家的小女——许小姐出落的亭亭玉立,还有王小姐啊,更是雍容华贵,都很合适。
君无冥听后没有说什么,不过这次不像之前那样大发雷霆,更没有怒气冲冲,而是出乎意料的对那位大臣说了一句然她们真如你说的那么好,就让你自己留着吧,哈哈!”
大臣当场气坏了,说好歹也是辅佐过先帝之人,你怎可如此对我,太放肆了,我这么做,也是在保我国基业。”
君无冥临走的时候对所有人说妃,是我的私事,以后不允许你们自作主张,更不允许你们再提此事。”
下朝之后,君无冥就去找虞汀兰散心了,而大臣们又怎么肯善罢甘休呢,他们私底下又偷偷的商量,明的不行就来暗的。
他们发现了一个宫女长得和虞汀兰年轻时候挺像的,所以决定利用这名宫女来达成目的,首先为了不引起怀疑,由一位大臣领养了宫女,认作是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