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躺椅

那躺椅若是名家出品,用料考究,精雕细琢……那也不行!而且它不过就是个普通木头做的普通的躺椅,设计嘛,往好听了说叫古朴,往实在了说就是简陋了。唯一算得上优点的,就是结实,榆木做的,楔铆特别重视严密牢靠,仿佛做这躺椅的人见过谁从椅子上摔下来过似的。

这才是姒月姬给王上这个生诞做的礼物。

虽然以前皇上没有在躺椅上摔下来过,但在钓鱼岛时,皇上在他初次完成的秋千上摔下来过。那次是皇上非要和姒月姬一起坐秋千,因为姒月姬没经验,第一次做秋千,不结实,两个人就都摔下来了。后来姒月姬拼命向木工师傅好一通请教,回来又研究了不少相关方面的书,他可不想让皇上再摔下来一次。尤其躺椅这种东西,晃过头了可能从后面仰过去,所以姒月姬把后面弧形的部分做得很长。

直接后果是,皇上往后一仰,前面御桌一挡,众位大臣连皇上的脸都看不着。

今日上午朝的议题为何,已经不重要了,满朝大臣都沸腾了,义愤填膺,同仇敌忾,逼迫皇上立刻把躺椅换下去,就差亲自动手了。

而这件事的两个始作俑者,一个是皇上,正在躺椅上晃啊晃,另一个是姒月姬,正跪在旁边为皇上晃椅子。

等皇上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说了一句退朝,便有太监上来,连他和躺椅一起抬了下去。

那可是榆木的躺椅啊,比皇上本人沉多了,得亏抬椅子的太监都是当年的童子兵出身。

姒月姬跟在旁边,看王上得意地板着脸,正经得好像坐着御辇,觉得既好笑,又心疼。

不过是一个简陋的躺椅,王上都这么喜欢。他不缺钱,但他以前缺过的关心太多了。

姬贯虹晚上一见姒月姬就问他:“你给皇上做躺椅干什么,啊?他什么意思啊?居然把躺椅搬到大殿上去了?!”

这躺椅大部分都是在忠勇公府做的,所以姬贯虹知道。

姒月姬噗嗤一乐,看表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我觉得皇上今日只是显摆一下,明日就不会了,还请皇老爹放心。”

“一个躺椅有什么可显摆的?他没见过世面吗?简直是不成体统!”

姒月姬斜眼看着姬贯虹,“皇上是见过太多世面,所以更加珍惜特意为他准备的东西。毕竟,这么多年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

姒月姬说完,又对姬贯虹貌似礼貌地笑笑。

姬贯虹停住,皱了半天眉头,姬云开唤了一声“爹”,姬贯虹才摇摇头,说:“没什么要紧的事,今天就不议了,你们回去吧。”

姒月姬说的没错,姬云继也就显摆一次,次日就把龙椅又搬了回去。只是以后,遇到姬云继心情极不好的时候,他就会把躺椅搬进大殿躺着,气死大臣们!

科举考试一般三年一次,但今次不同,新朝建立,正是需要广纳人才的时候,而且姬贯虹还有意要在学子中改善形象,因此决定明年春天就进行春试,距上一次科举考试只有两年。此外他还计划近期的科举考试都两年进行一次。

这本算是好事,但具体实行就出现了难度。

首先就是科举所需银两。一般学子贫寒居多,距京城多偏远的都有,一路赶考,沿途州县都要负责安排学子免费吃住,这部分银子就不是小数目。赶上皇上诞辰准备得不充分,姬贯虹为了面子,拟了套虚礼单,重阳之后就立即发放给各州县,让他们尽快补上,给各地更加重了负担。此外,边疆战事停止还没到半年,为了凑齐粮草,老百姓早就勒紧了腰带,如今再想压榨,也没有多少潜力了。剩余的只能从国库补足,可别忘了,国库里的金银,已经在皇上生诞的时候,从皇宫外绕进宫内,进了皇上的私库。

科举制度的改革也是个问题。新政建立,怎么也不好样样都从前朝照搬,因此科举改革势在必行了,关键在于,具体怎么改。姬贯虹重武轻文,具体怎么改他并不在意,而各大臣还都有想法,结果就从朝堂吵到了忠勇公府,又吵到了大街上。

于是正式的诏书还没下来,学子们就已经知道了,聚到了井月楼,纷纷要给皇上献计献策,先争论起如何改革来。

那井月楼位于京城的西北方向,离流人府倒是近,是个并不繁华之地,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是普通百姓。但百姓有银子下馆子的人也不多,所以那井月楼也不景气。它之所以坚持不歇业,主要是因为那里渐渐成了贫寒学子的聚集地。

井月楼的老板是个屡考不中的秀才,只好弃文从商,井里之月,就代表了他对科考的向往又无奈。但他交友仍是文人为主,久之酒楼就成了各路文人聚集之地,犹如球迷喜欢聚在酒吧撸串,贫寒学子也喜欢聚在井月楼高谈阔论做愤青。一壶清酒,一碟茴香豆,两个馒头就咸菜,能坐一天,侃一天。

姬云开在重阳节皇宫举行的学子论道之时,就认识了不少人,之后又和皇甫先生去过几次井月楼,就已经和大家混得很熟了。这日他又去井月楼打卡,有学子拿出一摞纸对姬云开说:“这是我们集中的,对科举改革的意见,不知姬兄可否帮忙带进宫,交给皇上?”

姬云开想,这玩意必须先拿回家给爹过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