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五章 手榴弹训练

因为陈阳知道,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武器装备上都和日军有不小差距。

唯有提高苦练拼刺能力,在今后的实战中,和日军近距离的拼刺刀。

从而让日军的火力优势失去依仗。

这其实也是不得已也是非常悲壮的选择。

陈阳当然知道抗战时期我们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是多么的艰苦,多么的不容易。

八路军的打法:先以步枪、机枪集中一顿猛射,然后边投手榴弹。在手榴弹爆炸以后,迅速进入白刃战,让日军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

由于武器装备简陋,尤其是弹药的匮乏。

在和武装到牙齿每个日军士兵平均200发子弹以上的日军作战时。

衣衫褴褛的八路军士兵,弯腰冲到敌人阵前,猛然站起,扔出一排手榴弹。然后在激昂的冲锋号声中,挺起胸膛,举着刺刀朝着日军冲去!

我们的先辈,曾经那么无奈,又那么无畏……

电视剧《亮剑》也有关于八路军使用手榴弹的经典镜头:独立团休整练兵时,李云龙定下一条规矩:谁把手榴弹投得足够远足够准,谁就有吃肉的待遇。

这个细节很真实。中国人民解放军传统的五大军事技能,是投弹、刺杀、爆破、射击和土工作业,投弹,排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手榴弹也是八路军唯一能够自给自足的武器。

当年,日本是一个工业国家,而中国是一个积弱积贫的农业国家,双方在军工方面有巨大差距。

相比飞机大炮乃至枪支,手榴弹的生产工艺,要简单得多。

当时,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建立了一些小型修械所,把各地区分散的小兵工厂和修械所,集中组成了一定规模的工厂,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武器弹药,包括大量的手榴弹。

手榴弹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唯一能够自给自足的武器,许多战士没有枪,就在腰里掖着几枚长柄“边区造”手榴弹,寻思着在战场上炸翻敌人缴获一支枪。

这种拿着手榴弹近战的战术,让八路军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狂风骤雨般的手榴弹,也让日军魂飞魄散。1

八路军近距离埋伏,待日军进入包围圈后,先是一轮齐射,然后一轮密集的手榴弹,伴随着爆炸声,八路军已经挥着大刀冲到日军面前。

后来,日军有了心理阴影,天上飞过去一只麻雀,都会被吓趴一大片。

所以陈阳要求;所有独立团的战士,勤学苦练投掷手榴弹技术。

每个战士,基本要求手榴弹必须投掷到30米以上。投的越远,就可以结束训练先去打饭吃饭。

不及格的,继续训练。

直到及格为止。

这招狠啊。

谁训练水平落后就没有饭吃,这下子谁不努力拼命练啊。

(当然对那些成绩差不及格的战士,陈阳还是让炊事班给他们留了饭菜。不过比其他先来的战士,肯定是吃不饱的。)

所以独立团上下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的投掷手榴弹的高潮。

当然陈阳也将金先平和苏厚军两个手榴弹投掷高手来亲手传授,和教导战士们的手榴弹投掷技术。

金先平作为一个手榴弹投掷高手,没有因为自己掌握了这项技能而沾沾自喜,而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的技能和技术传授给独立团的战士们。

例如如何发力,如何运气,如何助跑,如何最后一掷等等。

小踏步高频率助跑,投弹前投掷一侧手臂发力向后方蓄力,最后脚部发力蹬下,手臂顺着大腿发力全力挥动,全力甩出。

需要全身核心力量带动,主要是腰腹手臂的肌群要有足够力量,尤其是整体核心爆发力。

这个项目因为训练简单,对人的综合体质考量比较好,还是有很好的锻炼价值,简单说,对爆发力,肩臂腰腹腿的整体协调能力有很强的锻炼能力。

所以几乎每个独立团的战士都能够上手,而且投弹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而在独立团的驻地,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老乡们种田种的好好地,突然不知哪里冒出来一个黑乎乎的家伙。

原来战士们形成了习惯,随时随地都在训练。有时候顺手抓到一块石头或者石块等物体就杨手一扔。

然后老乡们们头上附近就出现黑乎乎的物体。由于战士们的训练热情高,加上有了高手的指导和训练,战士们的手榴弹投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提升。

在绝大部分独立团的战士掌握了手榴弹的投掷技术之后,陈阳又开展了另一项军事技能训练——拼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