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章 番外游击队是如何练成的

并开出打动人心的价码,吸引某些村民成为汉奸队伍的一员。

很明显,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生下去,张三的队伍将变得十分艰难。

他们到哪里都筹不到粮,随时可能被鬼子包围,没有乡亲敢跟他们接触。

张三会发现,当初热情迎接的老大娘都变了脸,装作看不见他们。

即使打了胜仗也找不到地方休息,甚至伤员没有地方安置,只能在不断的行军中染病死亡。

这种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无数国军游击队就是这样被剿灭的。

他们踏入战场的时候,未尝不是满腔激烈、充满还我河山的壮志豪情。

但在严酷的战争中,斗志很快消磨得一干二净。

最终沦为聚啸山林的土匪,甚至不得不接受鬼子的收编,改行去当伪军。

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游击战不是问题。

队伍规模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张三队长不打仗的时候什么也没干,才会落到如此狼狈的地步。

确切地讲,是他平时没有积极发掘村里的人力资源。

来到新根据地的时候。

张三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弄清村里的人员组成、社会背景及思想觉悟,惩处投靠鬼子的汉奸。

把民众组织起来成立救国会、儿童团等组织,吸引新兵入伍,举行广泛的抗日宣传。

任命自己的村长负责征粮征税,并秘密发展内线情报员,定期接头汇报动向。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

他要想办法到下一个村庄去做同样的工作。

保证在短时间内有一大片活动区域可以游击,不让鬼子找到固定的目标。

张三和他的游击队如果能领悟这一点。

那么恭喜他们,他们找到了游击战的真谛。

在作战地图上,所谓游击区的地方,并不是简单地放一群游击队。

而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基层政权,能够保障游击队活动。

最起码的游击区只有几个秘密内线。

他们平时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只是注意观察情报。

在游击队来到的时候能及时接应,告诉他们哪些人家可以住宿、哪个坏蛋投靠鬼子欺压村民。

配合游击队把败类干掉,使游击队能顺利休息和补给。

条件好一些的游击区里,村子有自己的抗日村长。

能代收抗日捐税和军粮,为游击队提供军需花费。

再好一点的地方,民众会组织起来成立民兵,拥有少量自卫武器。

一边种地一边训练,平时可以防止汉奸骚扰,鬼子来了还能临时抵挡一阵,掩护村民迅速撤退。

如果游击区越建越强,鬼子和汉奸的势力都被排挤出去。

敌人连交通进出都不能保证,那这块地方就会有另一个光荣的新名称,叫根据地。

从张三队长的工作日志里可以看出来。

从一无所有的陌生村落到根据地,光靠队里的一百来号人是根本不够的。

必须广泛利用当地的力量。

在这个问题上,八路军、新四军向来很在行。

他们在根据地里普遍实行减租减息,降低农民的负担(这样才有钱交多出来的捐税)。

农忙时帮助农民种地,然后按比例收取抗日捐税,平均分配给每个战士。

同时组织民兵严惩汉奸、孤立伪军。

不许他们染指自己的村落。

日军大部队来进攻的时候,民兵带着老百姓坚壁清野。

游击队则迅速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随时无声无息地集结在另一个地方,对鬼子的后方狠狠捅上一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