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正常的对口支援医生生活(求订阅)
马医生在方闲如此应承下后,也是非常开心地就先离开了。
而在马医生离开后,黄博航才相对实诚地说:“方医生,马医生他们那里住院的那几个病人感染的情况,都是颇为难缠的。”
“到时候即便转了过来,谈话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些。”
在黄博航的眼里,方闲仿佛是一种不安分分子。
不过现在,黄博航在与方闲相处的过程中,已经没以前那种僵持的性质。
“黄主任,这个我自是晓得的,明天的那台骨盆骨折,还是黄主任您亲自主刀吧,我在旁边打个下手即可。”方闲如此问。
“那就辛苦方医生多多指教了。”黄博航对方闲的技术,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马上,黄博航就转移了话题,问:“方医生,我们科的那个复位辅助器械,如今已经能够做到,给胫骨骨折2型进行复位了吗?”
“昨天我听覃主任那边的王泽医生说,那个病人复位的情况还算不错?”
胫骨2型骨折的手法复位,已经不是特别简单的手法复位了。
“食指、中指以及环指的肌腱二区损伤,正好适合方老师你所说的那个Tan氏肌腱缝合法,我主要是不是很熟练,想着还是让方老师您再来带一下。”杜力肖简单的说明。
如今的他,越来越走向了正轨的对口帮扶医生的路子。
方闲倒是也没拒绝。
“胜哥。”
张国胜本来是觉得杜力肖这时候把方闲借走是非常为难的,不过急诊当先。
因此,即便是徐凤年教授拟投稿的期刊JAMA主刊,也是对这篇文章格外重视,在审核阶段,回复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将手术的方式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原理,尽量地再说得清晰一些,以便于后续的同行交流。
科研论文,只要是对科学的发展有助益,做了科学研究推动的事情,就可以成文书写出来,然后sci期刊或者是CSCD核心期刊,按照你文章的质量,选择是否合适发表于期刊,供给全世界的同行阅读。
只是小肌腱损伤,方闲瞬间觉得索然无味,转头看向周希音:“希音,你想去试一下不?”
吃第一只螃蟹的人,总是有好处的,希望黄博航可以看到这一点。
是这么一个过程。
其实啊,论文的书写,是基于之前的研究和发现,一步一步走的。
“其实我也是涨了见识。”方闲如此回了一句后,就暂时结束了与黄博航的对话。
方闲就说:“胜哥,其实这件事啊,你找希音,比我更加靠谱。”
周希音的操作技术,远远比李球等一般人要精通,如果自己不是拿到了加点这个外挂,和周希音比天赋,有得够呛。
第二个就是,手法复位辅助系统,与临床结合过程中,如何设定1级骨折手法复位术的参数以及其效果评估,就可以成文一篇论文。
“你亲自看一下吧,我还是觉得,在手术方式里面,有一些细节,可能需要方师兄伱修正一下。”
“那你是误会了,希音的天赋很好的,可不是我带出来的。”方闲赶紧解释,然后认真地看了看这个文章的大概框架。
方闲在和张国胜讨论的时候,杜力肖这会儿来到了办公室里,看着张国胜埋头苦思,而周希音则是在不断地敲打着键盘。
因此很快就指出了一定的思路。
有人给你指点文章,那就是老师,帮忙是人情,不帮是本分。
“你这个文章的处理方向,大概就这么几个点,难度在于数据的收集。”
如果这样的手法复位系统,真的可以在临床上试验成功的话,以后在创伤外科领域,骨折就不再是一个超高难度的病种,甚至可以从最低为2级病种,被降维打击至1级病种。
“嘶!~”张国胜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黄主任,如今的医学发展,仍都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如果有工具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才是好事情。”
住院医师,都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的辅助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
然后就看到,张国胜也拿来了电脑,翻开后就是word界面,不过上面的中文都比较少,才有一千多字,是完全纯粹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