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4章 纯粹学者(求订阅)

“小方你的资质很好,基础技能非常扎实,这一点,我一直都相信。不过,你的悟性这也未免太强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这才短短一个月,就干掉了我们团队五年时间的努力,能被杨教授称作‘纯粹学者’的人,果然是名不虚传!~”徐凤年突然间这么感慨。

而徐凤年教授感慨的东西,则是让方闲都稍有疑惑。

可在方闲旁边,邹君子的耳朵瞬间一立而起:“纯粹学者?”

“徐教授,你是说,方师兄这样的人,很适合作学术研究么?”

邹君子问完,看到方闲盯着自己看,也不敢卖关子,乖乖解释:“方师兄,医学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职业,直接面向的对象是人。”

“与其他行业的学术与专业分离意义不同的是,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从基础实验的挖掘到临床,需要经历许多个步骤,经历很多环节,才能够进入到与理论实施对象直接接触的阶段。”

“比如说化学,可能一个新的理论诞生之后,或者是一种想法诞生后,就能尽快开展,从而看到实验的结果,但医学不是这样。”

“医学的理论和猜想诞生后,一般都是先从基础实验,从细胞开始的,然后再到动物试验、哺乳动物活体,再到临床进行一二三期的试验,因为医学试验的试错成本,直接付出的就是人。”

“并且,医学的直接接触对象就是患者,因此不仅需要学者,仍需要更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也就是临床医生,去承担起治病救人的任务。”

“这就会消耗掉一些医生极大甚至终身的精力,而无暇顾及研究。”

“两头能兼顾的人,是极少数极少数。”

“能够单纯把研究做好的人,就是学者。”

“但是徐教授所说的纯粹学者?”

“我也不知道。”邹君子回答完,也是恭恭敬敬地看向了徐凤年教授,满脸的求知欲。

学者在一定范围内等于研究人员,这一点方闲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纯粹学者,方闲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概念。

徐凤年教授先慢悠悠地品了一口茶,更不怕卖关子把眼前的两位年轻人给憋死掉。

即便是被两个人眼睁睁看着他喝茶,入口,吞下,慢慢品位,这么被盯着,他也不慌不忙。

而后说:“学者,属于社会学概念。”

“有广义、狭义、本义之区分。广义的“学者”:指具有一定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狭义“学者”: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的人。”

“这能明白么?”

徐凤年教授如此问。

邹君子和方闲均点点头,表示认可,这些基础的概念,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岂能不知。

“那你想一下,这些学者,都应该是什么样的身份?”徐凤年教授再问。

“专家。”

“教授。”

“科研人员。”

“站在学科前沿的人。”方闲和邹君子各自给出了相应的概念。

徐凤年点头:“差不多,也就是站在了学科前沿的这么一批人,或者说,这样的学者,是在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回顾性、总结性地去探索或者提出独属于自己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学术研究活动。”

“我这么讲,算比较贴切吧?”

邹君子与方闲都点头。

“对!~”

“广义和狭义的学者,就是这样子的,但是学者的本意,在于做学问的人。或者说是学习的人。”

“不是回头看的人,而是往前看的人,充满着无知和探索欲望,有更加扎实的基础和基本功,努力向前进取的人,不掺杂任何杂念,不被污染的人,就是纯粹学者。”

徐凤年继续说:“古往今来,大部分人,在学术上的极限,其实并非他们成为了专家或者教授之后,而是在此之前,因在此之前,他们因为无知,所以无惧且无畏。”

“所以胆大,所以敢闯敢想敢拼,因此才可以跳跃出一定的界限。”

“就好比我们医学,如果你到了专科之后,那么你的身上,你的思维,就固然会贴上专科的标签与思维,再难以跳脱,我这么讲,你们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