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4章 认知与知识载体

就外科最关键的手术刀,国产能够做的也就是低中端。比如说普通的电刀、柳叶刀、尖刀这些。

比如说等离子电刀,超声骨刀。

则由于技术被垄断无法生产。

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不是目前才发达,而是一直发达。

也不是一两个方面发达,而是方方面面,技术水平都要比华国更高,即便目前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很强,但也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方师兄,你也是有机会的。”

“或许你不能创造,但你可以推进,用你的技术,去推进。”周希音又如此说,像是在安慰,可她的语气和表情都认真,又不像是安慰。

“推进?”方闲有些疑问。

“对,就是推进。”

“其实有一些东西,不是它不够好,而是目前还没有比较合适的方法,证明它更好。”

“而要有这样的证明,就必须有客观的数据。要得到这样的数据,在医学技术方面,5级技能的数量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在同样的水平下,使用不同的器械,哪个的预后更好,那就是更好。”

“或者说,不用很精湛的医疗技术,仍然能够达到精湛医疗技术所能够达到的预后,那也就是更好,可如何管控住这样的偏倚,是最致命的一个问题。”

医学研究中的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要在研究工作中完全避免误差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于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误差,我们要在临床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尽量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使研究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讲,偏倚是抽样调查所无法避免的误差。也就是说,只要是抽样,就会产生偏倚。

相应地,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偏倚,只能通过多次抽样、预实验等手段加以判断。由于许多调查或实验是无法重复或进行预实验的,所以经验在偏倚的处理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人为的偏倚,是很难把控的一个因素。

一个理论要被认可,可重复性是关键。

<div class="contentadv"> 而这样的可重复性,是不应具有特殊人群选择的,而是必须所有人去重复,都能做得到,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这就难了。

方闲闻言,若有所思。

方闲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为了薅技能点,完全没往这个方向思考。

而周希音这么一提,方闲便说:“希音,你的意思是,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不少很好的产品,但是无法推出来?”

周希音摇了摇头:“师兄,不是没办法推出来,而是,没办法对其进行修正。”

“这里的修正,指的是往上或者往下的修正。”

“器械其实是一种工具,工具的使用,是我们人类的本能,如果制造出来的工具,在使用方面,还需要一定的基础功底或者很强的基本功,那么这个工具,就不算特别成熟的工具。”

“它只是达到了方便,而不是完全方便。”

“但是5级技能,可以对工具的使用门槛进行修正,而这是很多教授都做不到的事情。”

“但方师兄你的5级技能的数量不在少数,你就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周希音再次意有所指。

“啊?”方闲左右看了看,怎么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多了双鼻子眼睛。

为何能够有这么特殊。

如果从技术层面,方闲的基本功扎实得离谱,真正的高精尖技术,除了在功能重建方面,在其余方面,压根就没办法更胜一筹,那自己如何能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反正就是可以,师兄。”

“不过现在,我们觊觎这些比较长远的事情,稍微有点脱离于实际。我觉得,目前最适合我们去推动的,就是找一些比较常见的病种,然后对其的术式操作进行简化。”

“医疗技术是一种服务,不是越复杂,越高深莫测越好,反而,一些操作越能够接地气,越能服务于更多的人。”

“简化复杂的手术方式,通过更加简约的操作流程,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和难题。”

“降低专业内的专业壁垒,这就是很多教授在教学医院里面,都在做的事情!”周希音一下子就把话题又拔高了几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