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大周朝廷并未再度勒令各地藩王增兵漠北。
反而是直接拜大散关守将夏侯栋为讨贼将军。
命其率大散关本部一万两千精骑,三万各边军精锐步卒。
合兵一处,共听调令,共进共退。
在佐敦看来。
大周朝廷此举无异于无形之中破了自己先前所谋。
也正因如此。
其方才会在听到陆仲义言照行原计后如此诧异。
鸣狐山下。
匈奴左军中军大帐内。
闻得佐敦言语间的诧异后。
陆仲义面色不变,随即拱手一拜。
“回王爷。”
“正是围点打援之计。”
陆仲义郑重确认道。
“陆军师。”
“本王听闻中原有句老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现大周援军已然于八十里外安营扎寨。”
“且据斥候来报,大周援军全无丝毫再度行军之意。”
“陆军师觉得那名为夏侯栋的大周将领会为了李光利部区区一万两三千人。”
“而将己部四万余兵马、十万民夫以及大量粮草、辎重,通通置于险地不成?”
佐敦紧锁着眉头沉声询问道。
“若此番大周主将为旁人。”
“那么或许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此番大周主将为大散关守将夏侯栋。”
“此人绝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可能。”
陆仲义胸有成竹道。
“何出此言?”
佐敦紧锁着眉头沉声追问道。
“东潼关、南武关、西大散、北萧关。”
“此四关为关中最后屏障之所在。”
“其守关将领素来由大周皇帝最信任之人担任。”
“旁人或许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四关守将绝不会如此。”
陆仲义满脸自信地信誓旦旦道。
“若依军师之言。”
“那夏侯栋当尽早解李光利部鸣狐山之围才是。”
“又岂会于鸣狐山八十余里外驻营不前?”
“难不成......”
“难不成大周皇帝欲彻底放弃李光利?”
佐敦闻言沉吟数息,随即满脸不解地出言询问道。
“李光利官居司马大将军高位。”
“又为当朝太子娘舅。”
“若大周皇帝将其充作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