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先盖学校!”a34为啥先盖学校啊a34“我还以为得先盖大队部……”
a34对啊,大队部不是咱赵村儿的门脸吗a34a34是啊……a34
台下寒寒窣窣的议论声不断。
赵新山抬手压了压,a34都静一静,静一静,先听我说!a34大家抬头,望向他。
赵新山举着喇叭,道:“咱大队的娃娃们冬天在老教室里上课,一间教室几十个孩子,炉子就那么大点儿一个,只有坐在炉子周围看火的娃娃能暖和暖和,隔一个人都不热乎,孩子们手上全是冻疮,拿笔拿不了,翻书都冷得不敢伸手,个个冻得流鼻涕,咋好好读书a34
底下,一众有孩子的社员们纷纷点头,大队长说得可不就是赵村儿学生们读书的现状。
“穷啥不能穷教育。”赵新山声音激昂,“谁敢说读书没有用读书没有用,那工农兵大学,为啥都想去上,为啥都羡慕读书没有用,赵柯咋就能带着赵村儿大队发展这么好读书没有用,傅知青、刘知青他们这些知青咋能造水车、造土窑,让你们有机会吃白米饭、盖砖房a34
被点到名,赵柯神情平静,傅杭也只是微微侧头看向她,唯有刘兴学,微微挺胸。
“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懂道理、有见识吗咱们不知道读过书的人机会多吗不是读书没用,是咱们以前穷,拿不出钱培养娃娃们十年八年,看不见读书的出路,只能当它没用。”赵新山认真地看着每一张面孔,问他们,a34咱就说句心里话,你们小时候,哪个没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能读书哪个没羡慕过余秀兰有赵柯这样进工厂上班儿的闺女a34
成年社员们下意识看向村里几个念过书的人,赵新山、牛会计、余秀兰……
小时候,大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只有他们,早早会写自己的名字,说话也很有道理似的,好像衣服也总是干净的。
所以从他们开始认第一个字起,赵村儿所有人就默认了他们不一样。对赵柯也是…何止是羡慕,酸的很。
赵柯咋就能进工厂呢自家孩子咋就只能在地里扒拉土为啥好的都在一家
人家一代一代越来越好,他们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扒拉土没有人甘心。
人
人都有自个儿的不甘心,赵新山、余秀兰这种明显比村里人优越一大截的人,也有自己的不甘心
世界太大了,他们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子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优越在哪儿呢
赵新山叹道:“咱们这些大人努力干活儿赚钱是为啥,不就是为了自家的娃娃们吗哪怕孩子们读完小学,还是留在村里种地,有文化的人种的地,跟咱们这些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不一样儿。a34
至于咋不一样
“赵柯说,外头研究出来的种子,种下之后,比咱们村儿里自留的种子能抗灾更高产,明年开春,咱们大队就买这种种子种。咱们大队还打算用一部分卖白菜的钱买手扶拖拉机,没读过书,能学会开,学修车费不费劲a34
这是大队第一次跟社员们说,要买新种子和拖拉机,而且跟全村人息息相关。
a34大队长,咱村儿要买拖拉机啦!a34a34啥时候去买啊a34
a34拖拉机得多少钱啊,咱大队买得起吗a34“那咱们村儿不就成十里八乡第一个买拖拉机的大队了”
赵新山打断众人:“这是社员大会下一个事儿的内容,等会儿讲,现在说的是盖学校。”
社员们陆陆续续停下议论,有人喊:a34大队长,俺们愿意盖学校,大伙儿都没意见!a34
有一个人起头,其他人纷纷附和:a34对,我们没意见。a34
赵新山眼里露出满意之色,a34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就继续往下说学校的规模,大队打算盖八间屋儿……a34
“啥!八间!”所有人震惊,“咋这么多那得多大啊”
底下一片沸腾,赵新山出声压了两次,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个让赵柯给你们讲,她讲得明白。”赵新山把喇叭递给赵柯,a34你跟大伙儿说说。a34赵柯放下搪瓷缸子,清了清嗓子。
傅杭眼里有一丝心疼。
赵柯道:“小学有五个年级,两个年级放在一块儿上课,到底不方便。”
底下有人问:a34一个年级十来个孩子,坐一个教室,多浪费啊。a34
“我知道你
们要问这个。”赵柯耐心地说,“随着咱们大队的发展,村子里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教育的重要性,大队长刚才已经跟大伙儿说了,早晚都要分开,不如一步到位,让村里的孩子们更早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a34
这是赵柯提议的,否则按照大队的保守规划,也就是比照现在小学的规模,建个两间教室对付着,说是以后慢慢建,可真拖下去,以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a34那还剩下三间屋呢a34
赵柯回答:“一间作为老师们的办公室,教室分开之后,按照小学课程的需求,大队有可能会按照需求增加老师的数量,具体情况,到时候安排。a34
底下,方静原本一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倏地抬头。
增加老师,肯定得读过书吧那她……
方静瞥向坐在她前方的几个知青,咬唇,有些后悔,现在庄兰、苏丽梅都跟赵柯走得近,连刘兴学和邓海信都比她跟大队接触多
与她差不多神色的,还有胡和志,他上一次没能选上,如果增加数量,总不会又选不上吧
社员们挺多疑问,总结下来就是,村子里孩子就那么多,老师安排多了,不浪费吗这都是要给工资的。
赵柯给他们解释了一下“按照需求增加”,肯定不会一开始就补满。
而且,有一个打算,大队开会的时候说了,但是不好现在跟社员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