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章 第38章

有没有发现,卢信义和谢信衷名字中间都是一个信字这并不是巧合。

谢信衷的名字就是卢照靖取的。

卢照靖说,人无信而不立,忠为髓,义为骨,家国为臣将之魂也。

最后他给先出生的谢信衷取名忠,因谢家先祖有讳忠,衷通忠,故避讳为衷。

谢信衷是遗腹子,昔年忠勇侯府嫡长房的血脉曾差点一度断绝,好在还有一个遗腹子。

卢照靖受谢信衷父亲临终嘱托,刚出生,就将襁褓中的谢信衷收为义子,甚至谢辞的二叔三叔,就

是谢信衷的两个亲堂弟,他也一并教导了。

从小教养,学文习武,手把手教导带着征战沙场,最终得以重新振兴谢氏门楣。

卢信义比谢信衷小五岁,两人是发小,从孩提时期就带着他一起玩耍,之后又随卢照靖一起赴北疆从军征战沙场。

不是兄弟更胜兄弟。

唯一可惜的就是,好景不长,在谢信衷奉母命返京成亲的时候,适逢虞平之乱。虞平之乱是糜良之乱的起点,但没有后者那般厉害席卷大半国境,可惜卢帅却战死于此。卷宗记述卢靖照指挥失当,十五万大军前锋五万几乎死伤殆尽,他当场战死。

其时卢信义才年仅十九,仓皇失父,还被诘问追责。

当时噩耗传来,谢信衷千里赴虞平,找到了歇斯底里的卢信义,为此连长子的出生都没能在场。之后谢信衷带着卢信义返回北疆,两人一路在军中打拼,数十年直至今朝。反正,谢信衷和卢信义不管关系还是渊源,比之荀荣弼都要更亲近许多。所以谢辞怎么可能不认识卢信义呢

甚至秦显的营房还堆着卢信义送来的很多东西,后者没吭声指名道姓,但显然是送给谢辞的。

卢信义和郑守芳不一样,卢信义生得一脸正气,和秦显他们关系从前其实很好的,之所以秦显和赵恒他们怀疑他,是因为谢信衷去世之后,卢信义实实在在成了几大受益者之一,哪怕他没有没有主动争取过。

大家沉默了一下,秦显说:“既然你都很清楚,我就不说了。”

先前在灵州书房的时候,他已经说过一次了。

现在重点他其实是想说一下这个郑守芳。

“郑守芳是安阳大长公主的儿子,是宗室于军中的领头人物。”

死对头啊。

宗室贵胄之中,很多人看不惯谢信衷手掌大兵权的,有一部分的偏激派就成了谢家军天然的敌人,下过不止一次手的,这个通敌走私案是他弄出来的,完全不稀奇。

要不是恰好大战在即,恐怕谢辞并秦显他们如今并不能这么安生,郑守芳估计已经上表朝廷了。

公主的儿子,宗室子,和别人就是不一样的。

a34所以这一场大战,也说不上好还是不好。a34

因为蔺国舅,卢信义嫌疑大

一点,但也绝对不能排除郑守芳,反正就不好说。

一场大战将所有人拉拢在一起,对方如果是卢信义,就很容易对他们下手。

但假如没了这场战事,才是真正的麻烦多多。

a34不过不管怎么样,”秦显擔了一把头,“我们都不能让这里头的明争暗斗影响战事结局。a34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就和今晚在城头上和谢辞说的一样。

a34这是当然的!a34

“老秦你这不是废话吗”

大家七嘴八舌,这没什么好说的。接下来,终于说到了今天第二个重点了。

荀逊。

一直无声的荀逍这时抬起眼睛,他慢慢地,把他的灰色棉兜帽拉了起来,露出右半张扭曲恐怖的脸。

顾莞也等了好久了!

a34荀逊他是北戎子,千真万确!a34

顾莞立即举手了,“他和这个幕后之人是一伙的,但他很可能欺上瞒下。”

北戎子该是绝密吧要不是以为谢辞死定了估计他也不能说。反正原轨迹里所有人都差不多死绝大半,荀逊还好好的,初出场时就是节掌近三分一北疆兵马超级大佬。

原书关于癸卯大败描述不多,因为这是前传,但大致还是有写的,大魏被北戎骑兵几番包围,从春日战到盛夏,北军都挣脱开了,最后竟陷入埋伏圈,十五万精锐兵马包括八万骑兵被尽歼。

大魏大败这一场,战局立即急转直下。

最后才惨成那样的。

不用怀疑,荀逊在这里头作用必然是巨大的。

顾莞等了好久才等到这个话题,她立即问:“咱们能掀开他北戎子的身份吗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a34

a34不能。a34

秦显陈晏四人对视一眼,四个人差不多说同一句话:a34决对不能的。a34苏桢说:“战时动摇军心,按军规立斩无赦!”不但立斩,还是无赦。

果然和顾莞猜的一样,她不禁和谢辞对视一眼,谢辞冲她点点头。

再看荀逍,荀逍脸色没变,显然早就知道了,他下颚绷紧很紧,仅剩的右手紧紧捏成拳,没有烧伤的位置能看见凸起的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