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瑺对于南洋之事,知之不多,他的目光,往往关注的是三大营与北方蒙古部落。
朱允炆思索了下,说道:“暂且不管他们来意如何,茹爱卿,你告知会同馆,做好接待准备,另外,看看是否可以找寻一份完善的南洋舆图。”
会同馆,是朝廷邮传机构,隶属于兵部。
你不能一听是邮传机构,就去人家那里寄送快递,发个特快、普快、同城达什么的。
人家虽然顶着邮传的羊头,但主要干的,还是卖狗肉这个生意。
当然,若是朝廷需要,也是可以发几个羊头的。
会同馆类似于后世的国宾馆,是接待外国使臣的地方。
万朝来贺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你说你是大国,可一百年都不见两个外宾,老百姓连侃大山都侃不出来个花样,总不能一天一天地喊:
大明他好强啊……
重复多了,总感觉有些猥琐。
所以,你得拿出来证据。
万朝来贺就是一个证据,看着外面的那些洋人,所有人都可以昂起头颅,高声对他们喊道:
我们是大明的子民,你们是哪里来的?
汉朝就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丝绸之路打开之后,西域那些消失了多少年的骆驼又出现了,叮儿郎当地踏过沙漠,进入长安。
人家不远千里万里地来了,大汉也不能太小气了不是,最起码,需要给他们安排招待所,管吃管住吧。
那,最初的招待所,便是鸿胪寺。ωωw.Bǐqυgétν.net
汉唐还好,招待所正常营业,生意不错。
可到了南宋,没生意了……
国家都成了半壁江山了,哪里还有人来朝贡?
鸿胪寺没了饭碗,便失业了。
南宋废掉了鸿胪寺,纯碎是因为没生意。
金与元不设置鸿胪寺,可能是认为自己是外来的,再弄个鸿胪寺,总提醒自己是外来户口,多膈应人,所以也没有设置鸿胪寺。
元朝疆域很大,来的藩国却不多。那也没办法,能打马过来的国家,基本上都被灭掉了。实在灭不掉的,不是隔着海,就是隔着山,人家想来也不容易。
但元朝毕竟还是有些外来人口的,比如马可波罗。
为了招待人,元朝在礼部下面,设置了个会同馆。
在明代,朱元璋恢复了鸿胪寺,专司朝仪班位。
说白了,鸿胪寺官员的任务就是上朝时候,看看文武官员谁没洗脸,没梳头,有没有刚忙完还衣衫不整的,再看看是不是有文官跑武官聊天的,武官跑文官这里打架的。
此时的鸿胪寺,并不负责接待外宾工作。负责接待外宾的,是兵部下面的会同馆。
会同馆之外,往往还设置一个四夷馆。
你也不能听四夷就乱认亲戚,人家那是搞翻译的人住的地方,大明虽然没有四六级英语考试,但也需要小语种专家。
你以为使臣都是精通汉语的高手啊?
再说了,皇上也听不懂欧耶、欧耶哈之类的语言,总需要配一些翻译官。
把人招待好,才好商谈事情。
朱允炆虽然还不清楚三佛齐使臣来意,不过看李景隆的奏报,其已随一支船队北上有段时间了,进入京师的时间应不会太久。
“皇上,曹国公与众将士在外辛劳,已近一年,是否需要调换,回京休养一段时日?”
茹瑺问道。
朱允炆想了想,对解缙道:“拟写一份圣旨,赞赏曹国公等人功绩,着令他们若想返京,可分批返回,但需将阳江船厂与沿海防务安置妥当。李景隆虽想长镇广东,但军士们,也想家了啊,该让他们回来团聚下了。”
解缙笑着答应道:“皇上圣明。”
朱允炆摆了摆手,对茹瑺问道:“三大营整训如何?可有成效?”
茹瑺见询问的是三大营之事,眼神中透着几分自信,道:“皇上,三大营整训正在推进,日常训练也已进入正轨。只不过想要看到成效,恐非一日之功。”
朱允炆叹息道:“朕知道,强军之路,没有数年之功很难收效。只是朕太希望有一支强军,护卫帝国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