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什么牛?”
“哪里有牛?”
“岛主是不是眼花啊!”
“都怪我,昨晚和岛主战斗到天亮,他都虚了,也出现幻觉了!”
直播间的观众们瞪大了眼睛,都没有看到牛。
在他们的印象中,牛这种动物都是庞然大物,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江南伸手在地上一抓,将一只小虫子展示在镜头前。
观众们定睛一看,发现江南手里的小虫子跟蚯蚓似得,还有点像蜘蛛,因为它的头部有一对钳状的颚,胸部还有三对小脚。
虽然只有两厘米,但长得却很吓人。
而它浑身则为土黄色,如果不仔细观察,隐藏在土壤中的它还真的很难被发现。
“这就是岛主口中的牛?”
“看这也不像牛啊!”
“这也太小了,跟我朋友的脑子一样大!”
“岛主不要开玩笑,这不就是虫子嘛!”
直播间的观众们议论不已。
江南面带微笑道:“这确实是虫子,不过人家叫做地牯牛!”
“而且还是一味中药!”
“幼虫在晒干以后就可以入药,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的功效,常用于砂淋,疟疾,腹腔症块,瘰疬结核等症。”
“尤其是在治疗拉肚子方面,地牯牛有着奇效。”
“有些地方还会用地牯牛来做菜!”
“每年夏天,还会有人专门抓地牯牛,等到药材商人前来采购,再卖个高价。”
“而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地牯牛的幼虫,成年以后,它们会展翅翱翔,跟蜻蜓很相似。”
听着江南的科普,再看着他手里的虫子,有些观众渐渐认了出来。
“这玩意是不是还叫蚁狮,我们贵州这边多的是!”
“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还玩过吹地牯牛的游戏!”
“我小时候拉肚子确实吃过这种小虫子,味道有点咸!”
江南看着弹幕,再看着还趴在地上,自顾自的抓着地牯牛的卡卡,继续到:
“地牯牛有很多名字,蚁狮、土牛、倒刺、沙猴、金沙牛、沙王八等。”
“别人它们长得小,其实人家体力与脑力齐发,聪明的很呢。”
“很多虫子都是吃素的,但它们却不一样。”
“人家从小到大可都是吃肉的,而且专吃和自己差不多大的昆虫。”
“它们就像虫子中的狮子一样,从而得名蚁狮。”
“其实我小时候也玩过吹地牯牛的游戏,而这个游戏,就跟地牯牛的诱捕猎物有所联系。”
“它们会在沙地上通过旋转向下打洞,原理和电钻差不多,然后在沙上做成个漏斗形状的陷阱。”
“聪明的它们就躲在沙漏最围平滑一些。”
“等到蚂蚁等一些小虫子进入挖好的陷阱之中,沙子松动滑下,地牯牛就会向外面弹着沙子,让猎物被流沙推到中间。”
“最后,它们再用自己的大颚咬住对方。”
“一场完美的捕食行动就是酱紫完成的。”
“由于擅长挖沙土,就跟老牛耕地似得,从而得名地牯牛。”
“一般情况下,地牯牛的真面目一般人不轻易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