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3章降表

野利苏荣并没有纠结这次战败。</p></p>他很快就认识到了他们当前的形势根本不容许他继续打下去。</p></p>他的手里只剩下五万兵马,其中只有轻骑兵一千余人,其余都是步兵。</p></p>而且他们所占据的大散关对外是雄关,但对内可是守不住的。</p></p>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几乎没有粮草供应。</p></p>让他战败的,不只是外部的敌人,还有卫慕多喜。</p></p>对面的狄武襄却是兵强马壮,地形熟悉,士气高涨。</p></p>他们手里还有那能在千步之外杀敌的神弓,还有野利遇奇提到的那些诡异武器。</p></p>这仗,没法打。</p></p>不如退兵保存实力。</p></p>所以他很痛快的就写下了降表。</p></p>对野利苏荣来说,投降认输自然是一件耻辱的事情。</p></p>不过,他的儿子和他的家族更加重要。</p></p>这就是这头老狮子的可怕之处。</p></p>没藏不花拿到了野利苏荣的降表,马不停蹄的连夜赶回甜水川。</p></p>终于在次日的中午,将降表送到了狄武襄的手中。</p></p>狄武襄拿着降表,心情极为复杂。</p></p>他镇守襄州这么多年,与野利苏荣交手无数次。</p></p>野利苏荣绝对是他最为敬佩的对手。</p></p>他冷静睿智,有勇有谋,最可怕的是他还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p></p>这个对手如今奉上了降表。</p></p>他向狄武襄和大宁朝廷投降了。</p></p>若不是野利苏荣同样遇到了白高国朝廷的掣肘,现在的胜负还未可知。</p></p>若不是杨陌来到了襄州,胜负还未可知。</p></p>若不是……</p></p>可这些假设就神奇的凑齐了。</p></p>这或许就是天意。</p></p>可每每回想杨陌来了之后的操作,他又觉得这些都是必然。</p></p>“小友,野利苏荣真的投降了。”狄武襄喃喃的说。</p></p>杨陌拱了拱手:“恭喜大帅!”</p></p>“这一战后,白高国恐怕再也不敢轻启战端了。”</p></p>狄武襄激动地说:“说得好啊,这一战打断了他们的脊梁。”</p></p>“铁鹞子要想重建没个五年十年是妄想。”</p></p>“咱们大宁的将士再也不怕白高国了!”</p></p>杨陌微微一笑:“大帅还等什么,赶紧报捷吧。”</p></p>“还有,既然明天他们撤军,咱们可要赶紧收复失地了。”</p></p>狄武襄爽朗地哈哈大笑:“好,好啊!”</p></p>“本帅这就给朝廷上书奏报!”</p></p>“大帅,慢着。”杨陌摆了摆手。</p></p>“你是否应该给那钦差胡大人奏报。”</p></p>狄武襄一拍脑门,他的黄铜面具当地响了起来。</p></p>“你提醒得对。”</p></p>“先向他奏报,再由他向朝廷报告。”</p></p>钦差钦差,就是皇帝的代言人。</p></p>若是跨过了钦差直接奏报朝廷便是大不敬之罪。</p></p>另外还会给自己的政敌递上了刀子。</p></p>先前,胡可贞派来牛宝路本就是要捉拿狄武襄和杨陌的。</p></p>现在向他奏报真正的战果,才能消弭误会。</p></p>狄武襄安排书吏将本次战争的前后部署,以及最后的战果详详细细的写了一本奏章。</p></p>他将牛宝路等人从后山放了出来。</p></p>牛宝路这两日被关着,但是他耳朵没聋。</p></p>山下的爆炸声、厮杀声、哭喊声就没停。</p></p>他一度以为是敌人攻入了隆德寨。</p></p>本来都准备引颈就戮舍生取义了,却等来了狄武襄。</p></p>“狄武襄,你他妈总算想明白了?”牛宝路一边甩着身上的绳子一边说。</p></p>“杨陌呢?让他来给本使道歉!”</p></p>“住嘴!”杜伏青在一旁忍无可忍。</p></p>“你是什么狗东西,也敢直呼大帅和爵爷的名字?”</p></p>牛宝路一瞪眼:“嘿,你又是什么狗东西?”</p></p>狄武襄从怀中取出奏章:“你马上将这份奏章送到胡大人那里。”</p></p>“啥?本使是来抓你和杨陌的!”牛宝路叉着腰叫道。</p></p>“不是供你使唤的东西的!”</p></p>话音刚落,他的后颈上感觉到了一丝冰凉。</p></p>“再叫唤要了你的狗命!”杜伏青将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p></p>牛宝路一愣:“狄大都督,你放我出来不是幡然悔悟?”</p></p>狄武襄冷哼一声:“给你五息时间,要么答应送奏章,要么死。”</p></p>牛宝路大叫:“不用五息!我现在就答应。”</p></p>牛宝路才不是那种吃眼前亏的人。</p></p>狄武襄将奏章丢给了牛宝路,转身离开。</p></p>他手脚上的镣铐哗啦哗啦的声音在山间回荡着。</p></p>杜伏青冷冷地说:“你还愣着干什么?等着吃晚饭?”</p></p>“兄弟,天都黑了,不如明天再送?”牛宝路皱了皱眉。</p></p>杜伏青看了看自己的刀,牛宝路立刻怂了。</p></p>“走,我这就走!能否放几个弟兄给我?”</p></p>杜伏青对着看守牛宝路的人点了点头。</p></p>一刻钟后,三人三骑离开了隆德寨。</p></p>当夜,野利苏荣也让手下的书吏写了一本奏章。</p></p>他在奏章中痛陈自己在来到大散关后就没有拿到朝廷的粮草。</p></p>大军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坚持了两个月。</p></p>最终,凭借着不多的粮食他们攻下了大散关杀入了襄州。</p></p>但敌人坚壁清野,他们实在是无法在坚持。</p></p>最终三万将士战死,这个锅得有人背。</p></p>整本奏章没有提到卫慕多喜,却句句都在戳他的脊梁骨。</p></p>奏章写完,野利苏荣安排人连夜送往了兴庆府。</p></p>野利苏荣再次来到了大散关的关城上,向东望着夜里黑色的山峦。</p></p>“杨陌啊杨陌,老夫怎么就遇到了你?”</p></p>百里外的甜水川隆德寨此刻却是欢乐的海洋。</p></p>野利苏荣投降的消息就像长上了翅膀,在大宁边军当中迅速传播。</p></p>到了晚饭时分,整个十万边军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p></p>这就意味着,他们不用费一兵一卒便可收复大散关以及大散关外的失地。</p></p>“多亏了杨爵爷,不然还不知道死多少弟兄呢!”</p></p>“嗐,之前我还笑话杨爵爷胆小怕事,现在看来,是我不懂事了。”</p></p>“没错,还是杨爵爷把我们当人看。”</p></p>“这下不仅给咱们攒足了功劳,大家的命也都保下来了!”</p></p>边军们畅快地聊着这个话题,微凉的秋风似乎无法冷却他们的热情。</p></p>大堂中,狄武襄召集所有的将领议事。</p></p>狄武襄决定派出七万人前去收复失地并巩固边防。</p></p>另外的三万人则先留守隆德寨,同时看住那七万的俘虏。</p></p>杨陌看到大局已定,起身对狄武襄拱手:“大帅,大局已定,我明日便回洪山县了。”</p></p>狄武襄却立刻反对:“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