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县令一脑门子黑线:“恩师,那可是大宁的传国玉玺啊!”</p></p>“国都快没了,还传国玉玺呢。”翁六一不以为然。</p></p>“汝直,那东西只是皇权的象征,如果能光复大宁,再刻一个又如何?”</p></p>胡县令摇头道:“若是能找到它,咱们主战派也能如虎添翼。”</p></p>“不用被那些主和派压得喘不过气。”</p></p>大宁朝廷上主战派是少数,这几年随着狄大都督下狱,主战派不断受到打压。</p></p>主战派的核心庞阁老一直在想办法应对。</p></p>庞阁老通过打听,得知前朝的传国玉玺的下落。</p></p>据说当年前朝都城被攻破时,末帝将传国玉玺交给了一个太监。</p></p>太监带着传国玉玺一路南逃,想要将其交给正在南方平叛的广平王。</p></p>结果在洪河中官船倾覆,有人看到那太监被河怪吞食。</p></p>后来广平王在南方士族的支持下即位称帝。</p></p>两年后广平帝驾崩,泰安帝即位。</p></p>这十几年来,大宁朝廷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传国玉玺。</p></p>庞阁老希望通过找到传国玉玺来提振朝廷的士气。</p></p>也希望通过找到传国玉玺的功劳来压过主和派。</p></p>让满朝上下认为找到了传国玉玺便可以号令天下,光复河山。</p></p>翁六一冷哼一声:“汝直,我告诉你,打仗拼的是国力!”</p></p>“不是有个破玉玺就能解决的。”</p></p>胡县令皱了皱眉:“拼国力?”</p></p>翁六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是你杨叔教我的,他说只有国力强了,才能打赢战争。”</p></p>“我们要想光复大宁河山,首先要富国强兵。”</p></p>胡县令嘴角抽动了几下,看来自己的恩师是真的准备让自己叫杨陌叔啊……</p></p>“恩师,富国强兵从何做起?”</p></p>翁六一微微一笑:“变法改革!”</p></p>“变法改革?”胡县令皱了皱眉。</p></p>这其实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p></p>他观察大宁朝廷这么些年,发现现在的朝廷不过是在苟延残喘。</p></p>四大家族绑架朝廷为他们家族谋取利益,根本不管皇权和国家的生死。</p></p>特别是近两年,为了讨好燕国和白高国,竟然主动裁撤军队示弱。</p></p>整个大宁上下也充斥着对燕国文化的崇拜之情。</p></p>可以说从精神上,大宁已经彻底沦为了燕国的附庸国。</p></p>朝廷讨好燕国,民间又崇尚燕国。</p></p>若不变法图强,大宁迟早会亡国。</p></p>胡县令试探着问:“恩师,你以前不是最反对变法的吗?”</p></p>胡汝直作为翁六一最信任的学生,当然知道他是反对变法的。</p></p>今天,自己的恩师怎么完全换了一套说辞?</p></p>翁六一摆摆手:“人是会变的。”</p></p>胡县令眉头舒展,他明白这一定是杨陌让自己的老师作出了改变。</p></p>翁六一轻咳了几声:“我这两天就会给庞佟写信,建议他推行变法。”</p></p>“至于变法的内容,我相信你们洪山县的杨陌一定想过了。”</p></p>胡县令微微颔首:“全凭恩师安排。”</p></p>说到这,胡县令扶着翁六一就坐说:“恩师,学生有个不情之请。”</p></p>“你还有不情之请?说来听听。”翁六一端起茶杯喝着茶问。</p></p>胡县令呵呵一笑说:“恩师既然都来了洪山县了,能否提携一下洪山县的青年才俊……”</p></p>翁六一放下茶杯死死盯着胡县令:“汝直啊,若是又是一群无病呻吟的年轻人,就别为难我了。”</p></p>胡县令忙是给翁六一把茶斟满:“如今恩师致仕,但仍是文坛盟主,恰好可以引领文风。”</p></p>“不如就从洪山县开始,让大宁的文坛做一些改变。”</p></p>翁六一觉得胡县令说的有道理。</p></p>既然都致仕了,何不借着身份引领一下风气?</p></p>翁六一扬了扬眉毛:“那便依你。”</p></p>胡县令的话其实说到了翁六一的心坎里。</p></p>近些年大宁的文坛流行奢靡浮华之风,而且崇尚燕国的诗文,让翁六一很是不快。</p></p>他早就想引领文坛改革,如今致仕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这件事。</p></p>既然看不惯,那就改变现有的文风。</p></p>胡县令见恩师同意便说:“明日我们在洪河岸边举办一场诗会。”</p></p>“借这次诗会来宣扬新的文风。”</p></p>翁六一微微颔首:“好吧,那就按你说的办吧。”</p></p>……</p></p>一日后,胡县令召集的诗会如期举行。</p></p>诗会举办的地点就选在了河岔村的对岸。</p></p>胡县令邀请了本县县学的庠生以及举人以上的文人。</p></p>很多外地的文人也都自行前往,他们早就听说翁六一要来洪山县,也是准备良久。</p></p>本来只想让恩师提携本县学子,但看到恩师的影响力巨大,胡县令也便松口让外地的文人参加。</p></p>诗会的现场刘师爷已经带人布置好,文人士绅们都已经入场,他们期待着文坛盟主的出现。</p></p>每个人都希望能借这次文会得到翁六一的夸赞。</p></p>“恩师,请入座吧。”胡县令引着翁六一来到诗会的上座。</p></p>翁六一带着翁不凡一起入座。</p></p>他看了看今天来参加诗会的人,竟有几百人之众。</p></p>他微微点了点头:“没想到你们洪山县还有不少文人。”</p></p>胡县令惭愧地笑了笑:“恩师,不全是洪山县的,还有不少是冲你来的。”</p></p>翁六一皱了皱眉:“冲我来的?”</p></p>“很多外地的文人听说恩师会经过洪山县,几日前就开始来等候了。”胡县令解释说。</p></p>“考虑到拳拳学子之心,我也便做主让他们来参加了。”</p></p>在场的文人们都是第一次见到翁六一,都是莫名的激动。</p></p>“那就是文坛盟主翁先生吧?”</p></p>“没错,够我吹一辈子牛了!”</p></p>“今天一定要好好表现,能得到他的提点受用无穷啊!”</p></p>就在这时有人注意到不远处走来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p></p>“怎么还来了个道士?”</p></p>“莫不是也是来参加诗会的?”</p></p>胡县令也注意到那道士,刚要开口阻拦却被翁六一拦下。</p></p>翁六一微微一笑道:“让他过来,他可是我的故人!”</p></p>老道士轻摇拂尘走到翁六一面前:“翁先生,好久不见啊!”</p></p>翁六一起身拱拱手:“清虚子,你什么时候来的大宁啊?”</p></p>老道士微微一笑:“我一听说你要致仕就来了。”</p></p>“又听说你会从这洪山县经过,便来寻你了。”</p></p>翁六一对胡县令道:“这是黄天道五大天师之一的清虚子。”</p></p>“这个老道士在前朝时就和我认识,是个诗文狂人。”</p></p>清虚子呵呵一笑:“翁先生谬赞了,我就是来沾沾光。”</p></p>翁六一招了招手:“那便过来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