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7章知子莫若父

当蔡昌把胡汝直的名字说出后,庞阁老猛地扭头看向胡可贞。</p></p>但胡可贞面上古井无波,根本不像他想的那样。</p></p>谢首辅眯了眯眼看着蔡昌:“蔡侍郎,那胡汝直可是胡尚书之子?”</p></p>“我记得胡尚书的儿子也叫这个名字的。”</p></p>蔡昌拱手:“正是胡尚书之子。”</p></p>此言一出,满朝哗然。</p></p>大家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意味。</p></p>难道天官大人倒向了谢首辅一派了?</p></p>不然为何蔡昌要主动提出要擢升他的儿子?</p></p>谢首辅点点头呵呵一笑:“果然是虎父无犬子!”</p></p>泰安帝本就与胡可贞相得益彰,如今听到他的儿子表现好,自然高兴。</p></p>“好啊,胡爱卿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才啊!”</p></p>胡可贞缓步出列:“陛下,臣愧不敢当。”</p></p>“臣的儿子臣还是了解的。”</p></p>“他忠君爱国,勤政爱民都是真的。”</p></p>“但他在过去六任县令的任上都做得不好。”</p></p>“这次怎会突然做得好了?”</p></p>庞阁老眉头微微舒展,他心里突然通透了。</p></p>无论是谁把胡汝直推上去,对他都是有利的。</p></p>毕竟,胡汝直暗地里是个不折不扣的主战派。</p></p>庞阁老捋须笑道:“你儿子变好了,你还不开心?”</p></p>胡可贞摇摇头:“不是不开心。是知子莫若父。”</p></p>“而且,臣也听闻这些事可不是他所为。”</p></p>“而是他治下的一个庠生所为。”</p></p>谢首辅摆摆手:“胡尚书,这些事哪件能是一个庠生能做到的?”</p></p>“你把你的儿子雪藏了这么多年,是时候擢升历练一下了。”</p></p>胡可贞还要说什么,泰安帝说:“你就不要推辞了。”</p></p>“看看给他安排个什么缺。”</p></p>谢首辅却把这个难题抛给了庞阁老:“庞阁老有什么建议?”</p></p>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颇为困难,给高了等于给谢首辅送枕头。</p></p>但若是给低了,又会更加将胡可贞推向对方。</p></p>庞阁老想了一会说:“我大宁除了京城就数汉州繁华。”</p></p>“而汉州同知如今有缺,可以让胡汝直补这个缺。”</p></p>同知,知州的副职,从五品的官职。</p></p>胡汝直现在是正七品,等于连升三级。</p></p>胡可贞忙是推辞:“陛下,本朝没有一次擢升三级的先例!”</p></p>谢首辅道:“你压了他这么多年,升三级不多。”</p></p>“请陛下定夺。”</p></p>泰安帝想了想说:“他在洪山县任上多久了?”</p></p>胡可贞道:“两月有余。”</p></p>“两月多做了这么多事?”泰安帝惊讶。</p></p>“不过两个月就升迁确实是急了点。”</p></p>泰安帝这是对谢首辅让他定夺的反击。</p></p>胡可贞拱手:“陛下圣明。”</p></p>“确实是操之过急了。”</p></p>蔡昌见大好的局面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忙道:“陛下,虽然在任上时间短,但不能让明珠蒙尘啊。”</p></p>谢首辅也从椅子上起身:“臣觉得蔡侍郎所言有理。”</p></p>泰安帝转向庞阁老:“庞阁老,你怎么看?”</p></p>“臣以为可以等随州州察的结果再定。”庞阁老拱手奏对。</p></p>泰安帝点头:“有理,准。”</p></p>“朕乏了,退朝吧!”</p></p>说罢,在大太监梁怀恩的搀扶下离开了大殿。</p></p>谢首辅对胡可贞笑道:“胡尚书,恭喜了。”</p></p>“令郎进入了陛下的视野了。”</p></p>胡可贞却苦笑摇头:“谢首辅这又是何必呢?”</p></p>“你当清楚我的为人。”</p></p>谢首辅拍了拍胡可贞的肩膀:“我正是清楚你的为人。”</p></p>……</p></p>江宁城西门,一辆马车缓缓驶出。</p></p>车上一个肥胖的老者正在摇头晃脑哼着曲。</p></p>他旁边的一个年轻人说道:“爷爷,你为什么要偷着离开京城?”</p></p>老者笑道:“我若是大张旗鼓,还走得了吗?”</p></p>“整个大宁文坛不都得来送我?”</p></p>说话的老者正是大宁文坛盟主翁六一。</p></p>他在前朝时就是帝师,后来因不满朝堂斗争辞官还乡。</p></p>大宁南迁后将他请回任礼部尚书,如今十年有余。</p></p>当今天下称得上大儒的不过五人,大宁只有他一个。</p></p>其他四个都在为燕国效力。</p></p>燕国也充分地利用了其文化上的影响力,让天下士子都向往燕国的文坛。</p></p>作为大宁硕果仅存的大儒,自然是桃李遍天下。</p></p>一旁的年轻人是他的孙子翁不凡,自幼聪慧过人。</p></p>翁不凡笑道:“你还怕你那些徒子徒孙?”</p></p>“不是怕,是嫌他们烦。”翁六一拿起一把芭蕉扇敲了一下孙子的脑袋。</p></p>“我还不知道他们,不过是想借着我的名给自己贴金。”</p></p>翁不凡点点头:“谁让你的话那么管用?”</p></p>“你之前说夏方亮策论写得好,这才几年他就当上了户部尚书。”</p></p>“被你夸过的人都蹭蹭得往上升。”</p></p>“别扯这些了,来,让爷爷喝口酒。”翁六一招了招手。</p></p>翁不凡摇了摇头:“不行。”</p></p>翁六一脸一板:“爷爷口渴了!”</p></p>“好孙子?”</p></p>“这酒是我给胡汝直师叔准备的。”翁不凡护着身后的酒葫芦。</p></p>翁六一笑骂:“你给了他,他还能不让我喝口?”</p></p>“就当我提前喝了!”</p></p>这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车夫禀报:“太爷,咱还是没躲过啊!”</p></p>翁六一挑开车帘,瞄了一眼,叹口气:“真是烦死了。”</p></p>“京城文坛众生听闻盟主返乡,特来相送!”车外一个声音响起。</p></p>翁六一对翁不凡说:“你去,去把他们打发走。”</p></p>翁不凡不情愿地跳下了车,发现车外竟然有几百人之多。</p></p>“各位,祖父身体不适,不能下车与各位道谢。”</p></p>“由我来代为传达。”</p></p>众文人都是拱手行礼:“盟主此去山高路远,要好生保重啊。”</p></p>翁不凡回礼:“谢过。”</p></p>“我们各自写了些诗词作别,还请转交给盟主。”一个领头的文人开口道。</p></p>说罢他招了招手,一个人抱了厚厚一叠纸过来。</p></p>翁不凡皱了皱眉:“这……也太多了吧?”</p></p>“哎,这可是京城文坛的送别之情啊!”文人一把把那些纸张塞进翁不凡手中。</p></p>“一定要让盟主看啊,我叫刘大有!”</p></p>“我叫赵无极!”</p></p>“我叫周可达!”</p></p>……</p></p>翁不凡抱着那一摞纸张回到车里,却见翁六一抱着酒葫芦畅饮。</p></p>“爷爷……”</p></p>翁六一尴尬笑笑:“口渴,口渴。”</p></p>“你抱了些什么?”</p></p>“他们给你写的送别诗……”翁不凡讪讪道。</p></p>翁六一冷哼一声:“送别诗?不过擦腚纸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