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8章 游西夏王陵,品历史之美!

南墙正中留有门道,宽约35米,其余三面封闭,墙体为夯土实心,外表包砌石块,厚度在1.7米左右。

它们彼此相距65米,由黄沙质夯土筑成,基底呈正方形,每边长8米,高6米左右。

下葬时间大概在1048年,埋葬的皇帝是景宗-李元昊。

而他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咱们可以稍微的聊聊。

除了碑亭外,在这个陵园中还有一处月城遗址。

可能存在的其余三座帝陵则或许由于西夏末年兵荒马乱而并未建造。

这些帝陵的外郭或宫城的长宽比例都在1.5:1.7之间,与史籍记载的兴庆府城郭的长宽比大致相当。

台基周围被倒塌的残砖乱瓦及土石填起,堆积呈圆台型。

他淡淡一笑,就带着他们朝着下一个陵区走去。

3号王陵也称作昊王坟,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

我们现在再去看一下陵区之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3号王陵就可以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对着秦远竖起了大拇指,直呼牛逼。

不过你们也看到了该陵园的外城已经全部倒塌,只能隐约的看出一点当年的历史痕迹。

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他是一个党项贵族之家的孩子。

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

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也就是今天的省-靖边县,在那里做了定难军,以此留后。

其后,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尚在髫龄的李元昊,对父亲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

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

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

&;=&;&;&;李元昊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并告诫他的父亲杀了使臣对他们没有好处。

李德明见年仅十余岁的独子就有这种见识,十分器重。

青少年时期的李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

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红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

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

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李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

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

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这些都造就了李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即1010年9月,李德明被辽封为夏国王。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5月,李德明派李元昊攻打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张掖。

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出逃,甘州首战成功,李元昊攻取甘州之后,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奇兵突袭西凉(今甘肃武威)。

隶属于甘州回鹘的沙州回鹘(今甘肃敦煌)分部瓜州王曹贤顺归附李德明,又重返瓜州(今甘肃安西)。

这时李元昊被立为太子,李元昊生母卫慕氏立为后。

1029年,李德明又向辽朝为元昊请婚,辽兴宗封宗室女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

1032年,李德明死,元昊继位,积极准备建国称帝。

为了巩固后方和惩罚吐蕃唃厮啰归附宋朝,于同年七月发动对河湟吐蕃的进攻,攻占了猫牛城(今青海大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