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本官投明,家眷该怎么办?”
满清的官员大多都是异地为官的,方坤正要是敢投降大明,那他的家眷怕是要一起去菜市口走一遭。
罗师爷闻言,一张老脸上满是阴狠的说道。
“东家,大丈夫何患无妻啊!”
“只要您能保住自己的官位,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
“可要是命没了,可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方坤正闻言,脸上依旧还在迟疑。
罗师爷见此,只能是继续开口说道。
“大人若是顾及家眷,不妨假死脱身,随便找具尸体来,穿上官袍一烧,事情也就成了。”
“只要东家您自己不跳出来,谁又能说那武宣县城城破之后,举火自焚的不是您呢?”
“即使将来明军势败,大清卷土重来,那也和您“方坤正”无关啊,您不是已经在武宣县城破的时候,自焚殉国了吗?”
“连累不到家人的!”
方坤正闻言,脸上的表情明显是动心了。
人都是怕死的,如果能活,谁又能做到坦然的迎接死亡呢?
多活一天,算一天啊!
方坤正咬咬牙说道。
“好,就这么干了!”
“那就还是劳烦师爷走一趟金田镇,去同明军商量一下本官归降的条件……”
罗师爷闻言,高高兴兴的应了一声。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和方坤正是绑在一起的,唯有方坤正继续做官,他才能继续做他的师爷。
……
满清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朱靖垵率领明军主力,押解着大量的清军战俘,浩浩荡荡的返回了金田镇。
朱简灼带人在金田镇外相迎。
远远的,他便看到了那一面面赤红色的明军战旗。
在战旗下方,就是带着红色头巾,挺胸抬头,沿着官道走来的明军主力。
这些明军士卒刚刚打赢了同清军的决战,正是士气鼎盛之时。
一个个的都是扛着刀枪,挺胸抬头,接受着道路两旁的百姓那崇拜的眼神。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做马牛……”
朱靖垵提前安排在迎接人群中的托儿起了个头,然后,整齐划一的《红巾军战歌》便响彻了四野。
<div class="contentadv"> 明军上下听到四周百姓高唱《红巾军战歌》,一个个都是挺起了胸膛,随之一起唱了起来。
明军上下,士气如滚油般沸腾。
朱靖垵在看到自己的父亲亲自出迎之后,当即滚鞍下马,来到朱简灼面前,单膝下跪,开口说道。
“回禀父王,此战,幸有祖宗庇佑,将士用命,父王决胜千里,我军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