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跟着跪下了。
旁边的漆小辉有点不耐烦:“哎呀,你问这么多干什么?反正你记住,一般就是用来给车上的升降工具和照明灯组充电的就行了!”
装备技师陈班长这两天遭到了上等兵们无数次的询问,都有些懵b。
也就是说,每达到30点,他就能获得一次奖励!
加上新兵团下队的那次三公里任务,他现在已经等于完成两次任务了,就差一次任务,就能兑换奖励!
结果,没热身就下水,还喝了酒,没几下就游晕了,还抽了筋。
老头讲述情况的时候,年轻夫妻看着孟强手机的相机,生怕被录像,连连求爹别说了。
方淮甚至想起了东亚古代的“弃老”习俗。
大家都愣了一下,刚拿着相机下楼的孟强也有点尬住了,不知道该不该拍。
到门口,果然是那天被救的老伯和那个女人,还有个男人。
“老伯,快上去坐!这里冷!让他们也快起来吧!”方淮赶紧招呼道。
老头打了儿子一顿,后来念及儿子娶个媳妇不容易,传出去也难听,才去公安局说是误会,把人领出来。
这可是谋杀啊!竟然也能原谅!
消防的装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设计者都是博士后,使用者普遍是初中生。
后来提出的消防职业化,地方化,除了兵改因素,和这些东西也不无关系。
方淮也赶紧摇头:“老伯!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做的!谈不上恩人!如果有这个恩人,也是国家消防部队!谁去了,也会救你的!”
尤其是张洋和漆小辉,很想打人,但想到那个护犊子的郝排长,都不敢因为方淮的“求知精神”发火。
那个更结实,力度也更大。
一次是火警,农村草垛子烧了,结果他们还没到,被附近的乡民提了十几桶水给浇熄了,给了个保底的0.1军功值。
方淮甚至想花10点军功值兑换一个“面点制作”,教教常明做白案。
方淮赶紧把赵金成拉着,一齐走到了前面。
赵金成竟有了几分羞涩,连连摆手,指着方淮道:“老伯!不是我下的水,他救的你!”
正搞得激烈,岗哨就在对讲机里喊:有人送锦旗来了。
方淮刚走近,老伯呵斥了一声:“跪下!”
…
空调24度,绿茶热腾腾。
这两天出了两次警。
作为新兵们的“师父”,张洋,漆小辉,孟强,都有点害怕方淮。
但,其实,独属于一个电锯的轻便和狭长,其实能够把很多大的问题处置方案细化。
算了,不划算,毕竟军功值也不好挣。
被郝排长大骂一顿,结果才1点军功值。
方淮心里骂骂咧咧。
孟强立马掏出了一个本子开始记录。
每当完成度进展缓慢,他就要拿着各种偏门装备去“请教”上等兵,然后拉着新兵们学习。
三天的时间,方淮孜孜不倦的“询问”下,上等兵们的习惯开始有了很大不同。
老头子当过兵,急性子,儿子一个人在外开小卖部奔忙,儿媳妇又懒得出奇,很少去帮忙,经常挨训。
方淮也懂,点了点头。
方淮重生以来,开始以一个职业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自然也开始以一个深究的心态去了解这些装备,了解设计者为什么要设计如此多具有重复可替代功能的装备。
一年下来警是挺多,但大部分是小警,而且不听安排就往前冲,还得挨骂。
资本家方总简直恨不得拿个鞭子把3个同年兵和4个上等兵抽起来进步!
而且方淮能从这个任务完成度上,感受到新兵和上等兵们的进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