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1 柏林电影节(5.6K,发晚了,抱歉!)

你就惨了!还有漫长的人生等着你捱!

其实,我女儿也很崇拜你,讲你够朋友、够英雄、够义气,但那又怎么样?

即使你愿意捐肾救她,我心里还是那句话,我永远反对你们在一起!”

面对阿屏的妈妈,他只能无能狂怒。

他拿起了枪,站在天台上: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阿珊会这么做,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就会选择这条路,跳下去真的一点都不可怕,死......原来是不需要勇气的。说就容易,但要你做起来,就真的很难。”

这次他的手不再抖,枪不再偏,心不再软,手刃仇人。

但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生命没有第二次开始,只不过是客人的借口。我最讨厌大人一边教你,一边又害你。当我妈妈离开我的时候,我害怕,不知所措,但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中秋坐在恋人阿屏的坟墓前,紧紧靠着她的墓碑,扣下了扳机。

“生存的人,喜欢去评价那些死了的人,甚至骂他们没有勇气没有志气,其实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我,阿屏,阿龙,阿珊心里想些什么?我相信没有!

但有一样我相信有的,就是我们现在很开心。因为要面对一个未知数的世界,我们已经得到免疫。”

中秋就这样死了,没有记者,没有媒体,只有几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指着他讨论是不是死掉了。

广播声响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也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转到广角镜头下,树的远方,港岛的路上车水马龙,奔流不息。

港岛回归祖国怀抱,那群玩风筝孩子,也将成长为回归后的新青年,大家要开始学习普通话,港岛有着新的未来。

像中秋,阿屏,阿龙这样的人呢?

他们死了,但是他们永远年轻。

他们的内心一样有爱和善良,在另一个世界,对苦难免疫。

音乐和广播声还在流淌,镜头拍向明丽的秋天的阳光,但布里吉特只觉得是如此的残酷。

“这个故事一点都不美丽,如此戏剧,但又如此真实,残酷的让人心痛!”

“让人发冷,但也让人深思!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残酷青春物语!

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少年边缘人物的塑写,还是对特殊群体关爱失位、家庭崩析的反应。

这部影片一定要多观看几遍,它蕴含了太多!”

金斯利赞叹道,了解纠缠历史的他,从里面读出了隐喻,这不就是柏林电影节最青睐的吗?!

另一个评委激动地说道:

“我爱死了那段刺杀戏份!

慢快两种时间叙事处理分别对应了幻想与真实,想象的情景以流畅悠长的慢镜头表现,而现实场景由一系列短镜头拼接,表现出急促、破碎和慌乱的感觉。

用三到四个闪回,营造出秋前后的矛盾和软弱,以及无助。

天生杀人狂和杀手里昂的面孔在金属般的音乐间闪现,黑暗的身影在同样是黑暗的房间中舞动,女孩的笑容偶尔浮出,门外的满身鲜血的可怜人在呼救,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又能是怎样?永远没有答案!

生活就像这狂躁的影子,杂乱无章!

杀人的人和被杀的人同时逃开,中秋眼睛中的茫然与恐惧让人难过,面对世界,我们都无能为力,只有哭泣和逃离!”

张国容的右手不停地摸烟盒,但他忘了他没带。不知何时泪水早已经打湿了脸颊。

在座的各位评委绝对都是解读电影的高手,各个都比他强!

但他们不是港岛人,没有经历过这段独特的历史,怎么会有他如此深切的体会!

更何况8年前让他捧得港岛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阿飞正传》,他演的也是一个飞仔!

《阿飞正传》讲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真实再现了60年代港岛普通青年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况。

而《港岛制造》不也是如此?!

外界通过流行文化了解港岛,粤语歌,港剧,以及港岛电影。

于是,前卫,活力成了港岛的标签,使得港岛围簇了大批拥趸,好像一切只要与港岛有关,便与fashion有关。

而一旦剥离了传媒制造的流行表象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直面一个真实的港岛?

它的美只能以幻象的形式呈现!

在《港岛制造》的讲述中,导演揭开了社会的冻疮,一点点流出记忆的血,洒在你面前。

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是在日益溃烂,最终一个一个死去。

全片中很多窗户往外探的镜头,镜头透过仿佛牢笼一般的窗户,看到的却是远处灯火闪烁的大厦。

这种强烈的反差是港岛贫富差距的写照,中秋这个小团体代表了港岛表面繁华的阴影下,底层人挣扎求存的一面。

中秋,是港岛的一部分,也仅仅是一部分,他没有被仇敌捅死,却被现实逼上绝路。他生存的环境已然注定了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