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己方实力还增强了不少,又加入巴尼汉、赵宁两员大将。
哦,排除赵宁,赵宁追着聂羌,追着追着,就不见了。
好在巴尼汉和其麾下的南越将士,都是实实在在的精锐。
此消彼长,守住汝南绰绰有余。
哪怕被围城,只要调用城中世家豪族的存粮,起码也能撑上半年的时间,为前线的汉军创造足够的战机。
但下一步呢?
喜欢奇袭,就将奇袭贯彻到底?
当前归义军的阵容,确实很适合奇袭。
开点小挂,一路奇袭到许昌,说不定也能成。
但还不够,即使是奇袭许昌成功了,也不一定能把蒲前部打崩。
蒲前部的重点,在于前线的名将,以及兵马。
岳少谦迟迟难以拿下荆北的宛城、新野,就是因为三部联合之后,兵马、补给,太多了。
因而,虽说是一场大胜,刘恪心里也实在放松不起来,躺在榻上,盯着横梁发呆。
这都昭武五年一月末了,他登基五年有余,才拿下了琼州、夷州、高州、交州以及荆南。
等到回长安,不都十年了?
汝南的这一路上,刘恪通过【济世安民】的天命,预言到了一些天灾。
基本都发生在北方。
可能因为灾害,以及归义军的成功,在敌后催生出一大批思汉义士,但终究对荆北的战局,没什么改变。
他忽然起身,看着羊皮地图发呆。
这羊皮地图是从汝南库府里翻找出来的,画的是豫州与荆州。
刘恪看着羊皮地图,陷入沉思。
这应当是蒲前部之前为了对付荆州的石周曷部兵马,而特意绘制的。
地形比他手中的地形,更为细致。
但正是因为细致,所以他看清楚了,从汝南而出,自背后袭击荆北的蒲前部大军,似乎不太可能。
这就断了他之前两面夹击蒲前部兵马的想法。
而且从臧礼供出的情报来看,那个让人无比忌惮的王略,在蒲前光发兵的时候,就请命去慕容部借兵了。
如果算上这部分兵马,三部联合后,手中的兵马,不在少数。
二十万大军可能夸张了,但确实有能力,在短期内召集十五万大军。
换句话说,三部联合的兵马,至少是汉军可用之兵的两倍之数。
“十五万大军啊.”
刘恪揉捏着自己的眉心,这不是一汉顶五胡的问题。
顶的再多,汉军也不会飞。
数量的悬殊突破了上限,如果进行多线作战的话,还真没那么容易,一口气全灭。
不能全灭,就又得拖长还于旧都的时间。
晾着列位先帝的牌位这么久,岂不是显得有点不孝敬祖宗?
“嗯?”
听马亲王上课去了,耽误了一天,但若有所悟
(本章完)
蒲前融不是很赞成,而且王略的提议太突然了,现在称得上族中重臣的,也就蒲前成、蒲前融、聂羌和王略而已。
能商量的人太少。
而蒲前永固只是看了几人一眼。
他只是宽仁,并非优柔寡断。
再说了,除了王略拿出来的计谋,其他人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那汉帝身为天潢贵胄,自登基以来,没几天不在御驾亲征。
他一个东胡的汗王,难道在征战一方上,还比不得汉人?
而且蒲前永固也很认可王略的这个计谋。
刘雉儿是很强,但至多只能保证一个大战场的胜负。
荆北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可以说,汉帝是大汉的强点,那岳少谦比强点弱一点,可不就是大汉的弱点吗!
蒲前永固心里有了主意,自然不缺拿主意的魄力,也同样有亲征的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