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君点了点头,吴心提的问题,恐怕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答案!
吴心又问赵文君了一句。
“你知道孔子看见了你吃牛排,他老人家会说什么吗?”
这一次赵文君摇了摇头,她哪里知道孔子会怎么说她?
吴心的脸色变得严肃,然后学着孔子的样子,说道:“在春秋时期,只有天子才有权利杀牛祭祀祖先!你在这里吃牛排,就是在享受天子祖先的待遇!
孔子恐怕会拿着戒尺追着你打,然后大声的斥责你:大逆不道!”
“呵呵……!”
赵文君觉得吴心模仿起孔子,简直是惟妙惟肖,他不去作演员可惜了!
“吴心!学法术就必须做和尚吗?你为什么,就不能穿成普通人的样子?”
吴心呵呵一笑,十分坦然。
“小僧穿成这样,不是因为学习了法术,而是因为小僧看破了红尘!”
“看破红尘?”
赵文君觉得吴心的表现,可不像是看破了红尘。
“吴心!你是不是也想像日本僧人那样,娶个妻子,然后生个小和尚来接班?”
吴心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小僧确实已经看破红尘,不再眷恋这世间的儿女情长!
小僧既不像采花贼那样贪婪,又不想体会黛玉葬花的忧伤!
但愿在你花开的那一瞬间,浅尝你绽放时的芬芳!
相视一回眸,挥手抚尘烟,瞬间既永恒,一笑了前缘!”
吴心的诗,让赵文君感觉很有深意。
“呵呵!没想到你还会写诗哪?你说出的话,似乎很有哲理呢!”
吴心端起酒杯,与赵文君碰了一下之后,饮了一口红酒。
“散文、诗歌、诗,是文字的精炼再精炼。
散文,中学文化就能读懂其中之美。诗歌,大学文化认真品味也可知其味道。
诗就不同啦!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通篇背诵,但背诵到博士学位,也未必能识其中真意!”
赵文君看着眼前的小和尚,对他的言语着实有些意外。
“哦?何以见得呀!”
吴心嘴角上扬,看着赵文君。
“文君!我考你一个问题!”
赵文君:“什么问题?”
吴心:“陶渊明,听说过吗?”
赵文君点了点头。
“当然听说过!东晋到宋初的著名诗人,被许多后世诗人所推崇!”
吴心点了点头,又问:“他的种豆诗知道吗?”
“当然知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吴心点头再问:“没错!就是这首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赵文君觉得这诗很简单,也很容易读懂。
“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一首诗,描写他的田园生活啊。有个教授还评论说陶渊明种的什么鬼豆子,长了那么多的荒草!呵呵!”
吴心认真的看着赵文君,把双手放在餐桌上。
“文君!把双手放在我的掌心,然后闭上双眼,我带你去1500年前看一看种地的陶渊明!”
赵文君将信将疑的将两只白皙的小手,放在了吴心的双手掌心,然后闭上双眼。
吴心也闭上了双眼,开始讲述。
“1500年前的一个黄昏,陶渊明在田地里劳作。别人种地劳作时,憧憬的是秋天的累累硕果,而陶渊明思考的是百姓的疾苦,朝堂的混乱,人心的浮躁。
陶渊明用南山暗谕朝堂,用豆苗暗谕正直的思想,又把贪婪功利的思想比作荒草!既便在官场受人冷落,陶渊明也不愿意放弃当初的理想!
陶渊明在想,自己已经老去,很难再有所作为!所以在回家的路上,写一首诗,希望读到这首诗的后辈,能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