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8、三国(三十九)

有此可见,昂公子非常擅长带孩子,被老爹丢过来一个这个国家最大的挂件,昂公子不慌不慌,他先是询问了一下小皇帝的学武进度,便很快制作出了训练表,他作为曹操的长子,自然在军中也有挂职。

在询问过曹操和小皇帝的意见后,他便带着小皇帝接触自己的工作。

曹昂负责的正是军需这一块。

战备后勤是一个军队最重要的部分,虽然曹昂天资过人,胆大心细,又是曹操的长子,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过入门,还在跟着荀彧学习。

这不仅仅是如何运送辎重,还包括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尽可能喂饱所有的兵士。

而曹营的军粮也第一次暴露在了小皇帝面前。

所以虽然最后曹军的军粮是一起抵达洛阳的,但是从运输的驴车也好,兵士的着装也好,甚至于储放粮食的容器都各不相同。

这是曹营的粮草第二次抵达洛阳。

同第一次一样,品类繁多,什么都有,看上去去格外的……穷酸。

第一次在袁绍看来曹操简直穷得可怕,现在在小皇帝看来也是同样。

这一点是夏安然始料未及,在他的概念里头,有粮、有草、有“肉”,已经是非常高规格的军粮了。

曹操和荀彧二人同样无甚反应,在曹操看来,只要粮草送来,哪管是如何送来的,而荀彧……这件事本就是荀彧拍板定下的,他自然没意见。

至于昂小少年,老师和老爹都没意见,他当然也没有,只是他有些苦恼于这样繁杂的粮食品种要怎么公平得配给给各支军队?

但是在洛阳的小皇帝看来,曹爱卿这肯定是动用了老本了,而且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屯粮了。

他在看到曹营的兵士将粟米、麦面给了自己,他们却啃着干巴巴的土黄色棒子,还有好多奇奇怪怪看起来很难吃的食物时,真是感动坏了。

小皇帝此时并没有他们奉养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他自觉自己并非正统,他是董卓立的皇帝,没有拜过天地,也名不正,言亦是不顺,也因为如此,他的号召力不足,甚至有人想要废掉他立旁的宗室为主。

他都知道的。

所以对于曹操的这一份真诚之心,他感动之余,多少也有些心酸。

尤其是当注意到曹军在吃虫子的时候,少年天子先是呆滞了足足一分钟,然后面色很快转灰,他看到的虫子绝非兵士最后吃下的经过了处理后的,而是一个个活着的蝗虫。

实话说,小皇帝是玩过蝗虫的。

蝗虫未成灾的时候,偶尔也会飞到宫廷中,被小侍逮住,便给他编个笼子养着玩。

董太后年纪大了,也懒得事事束着他,蝗虫又不太会叫,个子又小,养着也能解闷。

但是这些蝗虫不是他养着时候的虫子的样子,这些被兵士逮住后还在互相啃食,一个笼子里头时常能看到半个身体的虫子,这让小皇帝完全不能忍受!

竟互相吞食!如此残忍!

不,更可怕的是,曹军竟然以此为食?这,这可是虫子啊!

见他面色不好,曹昂便分心看了他一眼,又听他说出可谓天真之话,昂少年忍了忍,他亦是少年心性,没忍住,还是悄悄塞了一本书册给了小皇帝。

《曹孟德传贰》

卷二正是描写曹操入东郡之事。

其中便有写到,曹操一路东行所见所闻,其中便有易子而食一事。

被黄巾军洗劫一空的村寨,所有的存粮、牲畜都被抢走,田中的作物是未来不能动,亲戚朋友再也借不到了粮食,没有狩猎技巧,最后自然发展为了惨况。

一开始只是为了活下去,后来……后来,被释放出的恶念和野性的人再也回不到过去。

曹军经过的时候,恰巧遇到了一个抱着女儿逃出的妇人,才得知这村寨之人食用了人肉后竟不再满足于耕织的收获,竟走上了绑架过往行人之路。

最后曹军自是将这村寨扫平,且救出了若干妇孺。

本是受害者,最后却成为了加害者,实在令人唏嘘。

这一段本应该是十八禁的内容让小皇帝一个晚上没能睡着。

他当然说不出“既已无粮,何不食肉糜?”这般话,他是被他自己吓到了。

刘协瑟缩在裘被之中,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得痉挛。

他想到了在长安李榷、郭汜二军遇到饥荒时候,那时候他身边伺候的人经常会少上几个……。

李榷对此的说法是那些婢子犯了错起了不该有的心思,所以被拖下去处置了,现在,现在想来,很可能是……

他现在又恨又怕。

恨得是李榷郭汜泯灭人性,竟连他身边有品阶的官婢都敢动手,也恨自己为何那时不多问一句,如果他多关注一些,那些官婢的性命就不会白白丢掉。

但是,他也后怕,他当时之所以出逃,也是觉得兵士们看过来的眼神愈加不善。当时只以为是他们不喜自己,现在想来,那眼神,若说是食欲也是没错的。

其实这是他多虑,就算再怎么饥荒,李榷郭汜二人都绝对不会动他,但是他身边那些侍人、婢女就说不定了。

因为他的弱小,他连自己身边的人都护不住。

埋在裘被中的少年眼中像是闪着火光。

因为他的孱弱,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了他,唯一忠诚他的曹爱卿,甚至落魄到需要吃虫子!

要变强。

他自己不强,就保护不了他想要保护的人。

他的国家不强,就保护不了他的国民。

如果他想要改变,只有变强,也只能变强。

等,等他变强之后,一定要给曹军足足的粮草,再也不让他们吃虫子辣!

小皇帝在心中发下大宏愿。

浑然不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后,就在他成为了被后世称为基建狂魔的汉康帝之后,他心爱的曹将军们……明明有了丰富的粮草,但是偶尔也会去做些蝗虫来打打牙祭呢。

咳。

洛阳城这边君臣和乐,小皇帝好学努力,虽然年纪小,见识少,但是他到底是被董太后养在身边教养的小皇子,董太后出身好,连带着刘协也习了一身的大家风范,虽然后来各种颠沛,但是他身边的臣子均是各个领域的大家,也不曾放松对他的教养。

小少年养好伤换上了衣服后早晨跟着兵士们一同操练,之后随曹昂熟悉军中事务,下午跟着荀彧修习,晚上还要继续偷偷看《曹孟德传》,日子极为充实。

此时间,曹操正在召集工匠,小皇帝长期住在外头也不是个事,但是如果要迁到内城也得把城防、宫室修建,本来都城洛阳自然会养着一干工匠,行修补之事,但是因为董卓滥杀,这些人也不知是逃走了还是已经殒命。

要修建宫室,也不是寻常工匠可以做的。

同时,他还要发布文书,派兵在周边城镇告知洛阳城已安全,可以回去住,总不能整座城没一个居民吧?

但是这个进度条走得非常缓慢。

战乱时节要找工匠本就不容易,还要找能修整宫室的?

百姓们对洛阳城实在是怕了,即便这是有名的仁军曹操的治下,他们也表示不愿意回去。

刘协静静看着曹操一天比一天烦躁,他这些日子跟着曹昂,非常清楚曹军的军粮数目,也已经发现曹军寻常已经开始外出狩猎了,还有些人去搜集田间已被放养的粟米,曹军粮草要不够了。

他想,自己应该做出一个决定了。

他要迁都。

没有人裹挟,没有人逼迫。

这是他第一次平静得以个人意愿写下圣旨,并且看到了曹爱卿震惊到呆滞的面容。

“曹爱卿,”他一字一顿得说“重修洛阳城费时费力,劳民伤财,如今百姓承担不起,吾亦不忍让其承担。”

曹操久久沉默,他长叹一口气“陛下可是都想好了?”

“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