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研究生怯生生的走到曾昭仪身边,问了好,拎起两个包进了楼。
“我上去交代两句,你们在楼下等等还是上去?”老头嘴上说着你们,可眼睛看着李乐。
“我上去瞧瞧,能行?”
“只看,少说话,别乱摸。”
“嗯。”
跟着老头没走两步,就瞧见一个刻着着“夏鼎铭”三个字的半身雕像,立在门前。
李乐刚想要绕过去,就瞧见曾昭仪到了雕像前两步,驻足凝视了好一会儿,这才进了门。
“习惯。”万俟珊低声道,“自从有了这雕像,哪次回来,都这样。”
“哦。”
做了登记,进了科技考古研究中心的一个大房间,李乐瞧见地上的木箱,桌上的收纳盒,墙边的柜子上,摆放的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各种完整或是破碎的古代文物。呼吸,脚步都轻了许多,生怕扰动了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坐到一个操作台旁边,安静看着姥爷和万俟珊,把包打开,从里面拿出几个用锡箔纸和保鲜膜包的严严实实的大疙瘩。
“这几个土壤样本取自一号和三号祭祀坑,这几个取自四号坑。”
“当时发现这个坑里,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这才取了出来,这个坑里还有部分玉器和陶器。”
“是墓葬?”
“不是,形制不对,没有发现骨殖的痕迹。我用的分层取样。现场初步看,表现除了焦黑,还有很薄的淡红色的土层,我猜测这是残留的朱砂。”
“成,交给我们检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重点是微生物和残留的有机体。”
“明白,对了,曾老师,你看看这个不?”中年男人指了指一旁,培养皿一样的东西。
“怎么?”
“我们在这里面检测出了蛋白质。”
“蛋白质?”曾昭仪凑过去,低头看了看,一伸手,“数据呢?”
“给。”
“贾湖的?”
“嗯。”
“你们怀疑是什么?”
“丝织品残留,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中年男人指了指老头手里的表,“蚕丝蛋白的曲线。”
“有数据了还叫怀疑?怀疑就多做几个样本,结果一致那就是,畏畏缩缩的,怕什么?”
“怕国外那些......”
“丢人!”老头把表格往中年男人怀里一拍,“有了科学数据依据,事实实物证据,还要看着外人指手画脚,越活越回去了。”
“我先走,不打搅你们干活。明天我再来看结果。”
“是。”
“走了。”
“哦。”李乐赶忙起身,跟上。
。。。。。。
马场胡同院子门口,一人正坐在石阶上嘬着烟。
青烟缭绕里,透出一张挂着眼镜的瘦脸,眯缝着眼,一副享受的样子。
正要再嘬一口,就被身后出来的一只小手给掐了去。
“嗨嗨,哎!!”
“好啊,你躲在门口抽烟,我说找你半天没见人。”一个短发、胖嘟嘟的姑娘现出身来。
“春儿,给我。”
“不给。”
“小舅舅和你爸明目张胆的抽,你都不管的?来管我?”
“那不一样,他们戒不掉了,你还年轻,有机会。”
“你这哪门子道理?我好歹是你叔。”
“都是叔,你咋不学学小叔。他都不抽烟的。”
“咱不跟他比,不抽烟不喝酒,人生哪来朋和友,来,给我。”
“给给给,抽死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