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七十三章 这是一支杂牌师

前几轮,中央军代表队几乎没怎么遇到对手。

地方部队什么川军,湘军,陕军,甘军,黔军等简直都是碾压对手。

这时上来了一支部队,番号是89师。

别看叫89师,好像和87师,88师两个中央军的王牌师隔得很近,其实这个89师是个杂牌师。

别人的部队好歹都还有块地盘或者名称。

如川军,湘军桂军等。一听就是知道是那个地方的军队。

而这个89师却是属于一支没有地盘,没有归属地,没有带头大哥(军阀)的另类部队。

现在暂时在湘,鄂,赣的边缘地带活动。

也就是湖南,湖北,江西三个省都不管的灰色地带。

可以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既不属于中央军,也不属于地方军,就是杂牌军中的暂编师。

众所周知,国军编制之混乱。出现了这样的暂编师也不足为奇。

可是这支地方杂牌部队由于不在军委会和军政部的编制里面,但是还是上报了番号和人员编制,所以偶尔也会拨给一些军费而勉强维持。

但是这次全军大比武的目的,就是规范和编裁地方军队。

这样的三无军队自然就在裁撤的范围之内。

为此89师本来不在这次全军军事大赛的邀请名单之列,师长胡长奎为了保住这支军队的番号,自告奋勇的报名前来参加这次比赛。

军政部一看89师?一支三无军队啊,也来凑热闹?

不过老蒋的目的就是展现中央军的实力的,地方部队要来就来吧。

多支军队陪衬也好。

而且89师本来就在江西附近,距离南昌也不远。

就同意了89师的参赛要求。

于是这支杂牌部队就派了一个排的部队来到南昌参赛。

别的部队都是一个连,他只来了一个排,不是没人,是人多了出不起路费啊。

本来就大半年没发军饷了,89师都是勒紧裤腰带在勉强支撑。

现在来南昌参赛,还是师长胡长奎和参谋长于得水两人自掏腰包,将两人的私房钱拿出来,才筹齐了到南昌的路费。

别看一个排,一路上的吃喝拉撒等等,都是要银子的。

当这支穿着洗的发白的军装,和只有简单的“汉阳造”的步枪装备的89师的参赛队伍出来时,场间众人都是一声叹息。

“哎!”又是来给中央军做陪衬的。

这场比赛是手枪比赛。

分别是手枪25米军事速射个人、和团体。

89师对阵的87师宋希濂带队的师部警卫连。

宋希濂是黄埔名将,训练部队极有一套。

加上87师的良好素质和优良传统,可以说是国军中做能打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了。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和日军的精锐师团对战都不落下风,看来89师这支部队结果是凶多吉少。

果然,在首先开始的手枪团体比赛中,87师警卫连一色的德制驳壳枪,各个枪法精准,弹无虚发。

而89师由于装备简陋,没有那么多的手枪,这场团体赛干脆就弃权放弃了。

场间旁观者不由摇头鄙视道;既然来了,无论如何也要打一场啊。

未战先怯,首先就落了下风。

随后是步枪的团体比赛。

89师总算是上场了。但是手中的汉阳造无论是性能还是准头,都无法和87师装备的德制标准型毛瑟步枪相提并论。

不出意外,这轮步枪团体比赛也输了。

后面的轻重机枪就不用比了。

89师这次来的一个排连机枪都没有。

当场上的裁判政要宣布87获胜时,89师带队的一名军官站了出来,报告后发言道;“比赛还没有完呢,不是还有一项手枪的比赛吗?”

裁判尴尬的一笑说道;“我看你们装备一般,肯定比不过中央军87师的。现在三场都输了,还是放弃吧。”

这名军官扬声说道;“既然来比赛就要比完,最后一场手枪比赛我上!”

既然89师如此执拗,裁判也只好宣布比赛继续举行。

最后一场;手枪25米速射比赛。

既然对面的89师如此的不服输,还要继续比赛。

87师决定也派出高手,警卫连的连长出马。

警卫连长是多年的老兵了,枪法精湛。

要不然也不会出任87师的警卫连连长这个重要位置。

87师警卫连长站在标靶前,出手如风,连续射击,颗颗子弹都击中了25米开外的靶子,整套动作又帅又快。众人齐声喝彩。

而此时场间观看的汪寒则是暗自摇头。

87师警卫连长虽然这套动作看似潇洒无比,但是过于卖弄,这样的动作在实战中涌出不大。

这也是由于警卫连长长期在军中熏染,已经有了些油。

也就是兵油子的习气。

哄哄外行还可以。但对汪寒这样的兵王来说就不值得一提。

然后89师的这名军官上场。

这名军官叫黄海东,是89师师长胡长奎手下最得力的手下,89师军事教官。

还兼任特务连连长。

看见黄海东出来,汪寒眼神一凝。

好似在什么地方见过。

这时的汪寒已经不是那时的汪寒。

开启了时空之星,这时的汪寒已经不是原来的灵魂而是重新开启了传说中的副本,是一名共和国的兵王的灵魂和体魄了。

不过黄海东在另一个平行空间却要和汪寒有一番交错而过的过往。

这是前话和后话,暂且不提。

黄海东缓缓的走到场间。

小心的从腰间的枪套里面掏出一支驳壳枪。

这把枪明显比上场警卫连连长的那把枪要陈旧不少,枪身的颜色都褪了色。

黄海东掏出这支旧枪,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红绸布,将整支驳壳枪仔细的擦拭了一边。

动作轻柔,犹如给一个婴儿洗澡一般。

然后又从子弹带里拿出一枚枚的子弹。

这些子弹显然都是精心挑选过了的,然后一颗一颗装进了弹匣。

看到黄海东的这些动作,汪寒眉头一紧。

这是个高手啊!

如果说一把好枪是一个优秀射手的底线,那么一批好的子弹,就决定了这名射手手能够发挥出多优秀的水平。

因为即使是同一型号的子弹,厂家出厂的子弹也会有这一些不同。

基本上力求训练用弹与作战用弹误差最小。

如何判定这一批子弹比较完美,不会出现太大误差呢?

一是随机挑选出五到十发,看看射击差异和子弹出速。

二是直接重量比较。如果都在合理的精度范围以内,就是好的子弹。

但是在民国时期,尤其是驳壳枪的子弹,使用量奇大。

所以驳壳枪子弹是消耗最快,也是最难获得的武器补给。

用过以后的复装弹比比皆是,这可是对一个射手的巨大威胁。

一发复装弹,可能就会使射击目标失败,也可能会因为炸膛威胁到枪支的使用安全。

而从黄海东精心保养枪支到精心挑选子弹,都看出这是一名优秀射手具备的良好素质甚至比一帮的抢手还要注重这些细节。

从这点来看,黄海东绝对具备一名优秀射手的基本功底,而且在当时的军队里面有这样的素质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所以汪寒判断黄海东绝对是一名射击高手。

当黄海东做完这些后,裁判和先前比完的警卫连长都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随着裁判的口哨响起,射击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