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是晋绥军的第二支部队,晋军第33军。
第33军派出的部队是军长孙楚亲自训练并特别装备出来的王牌部队,第33军358团。
358团是个加强团,团长是楚云飞。
楚云飞其人胆大心细、才华横溢,是晋绥军中的翘楚。
旗下的358团是晋绥军的样板部队,晋绥军中的精锐,有着四步兵营一炮兵营的规模,总兵力在5000人以上。
不仅兵马多,而且装备好、火力猛,装备了大量轻重机枪和冲锋枪,还有一个让人垂涎的炮营,这是一般团级部队根本不敢奢望的。
好吧《亮剑》里面的358团楚云飞都出来了,汪寒不禁打了个寒颤。
既然电视剧你把这个358团吹上天了,什么说楚云飞以358团五千兵力就可吃掉日军一个八千人的旅团,那今天我就看看你这个牛皮哄哄的358团,怎么吃掉我用后世超级特种兵训练出来的税警总团的一个特种小分队!
这时第三支部队也来了。
晋绥军第34军第34军第196旅。
汪寒看到这支部队时,没有了轻视和淡漠,而是尊敬和重视。
196旅的这支部队如果不是汪寒看过《我的抗战2》,或者一般的国人都不知道这支英雄部队的故事。
就是这支部队以一旅之力,在原平小城抵抗日军华北日军主力坂垣第5师团三万多日军的进攻,并坚守十日。最后弹尽粮绝,部队牺牲殆尽。
这是一支令人敬仰和需要仰视的忠烈之师。
此次和阎锡山检阅晋绥军之前,汪寒对这支部队还没有多大印象,之前觉得晋绥军武装装备好,但是部队战斗力一般。仅仅之是防守还行。
如今看到现在出来的三支部队——军纪严明的19军的215旅,《亮剑》里面牛皮哄哄的第33军晋军358团,还有这支以后和日军拼死抵抗,誓死不退的34军196旅。
这三支部队都不简单啊!
先前汪寒还对晋绥军有些轻视,现在则是非常的重视。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赢得尊重。
不一会而,第四支部队过来了,这次出来的是排名第四但是战斗力却是晋军最强的第35军,军长傅作义手下的第35军。
35军派出的只有一个营,第35军新编32师第1团第1营。
第35军又被称作傅家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并逐渐壮大成为一个王牌部队。
滴35军起源于民国初年成立的山西民军,经过历次改编,于1917年成为山西陆军第8团。直到傅作义于1924年继任该团团长后,才开始了“傅家军”的养成道路。
说起晋军,人们自然会想到“擅守”。
事实上晋军的擅守就是傅作义打出来的品牌。第8团因履立战功,先被扩编为第4旅,继被扩编为第4师,直至成为第10军。
傅作义也依靠这个部队得到阎锡山的垂青,官至上将总指挥。
说起抗战名军,第35军当仁不让。它成名的第一仗,便是1933年的怀柔一役。
怀柔一役从开始的到结束,日军第4旅团(附野炮兵第8联队、临时重炮兵中队等部)主力发起轮番进攻,但进展甚微。
在抗战全面爆发的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第35军又在绥东地区将德王的伪蒙军打得人仰马翻,顺带着把王英的“大汗义军”也给一锅端。
绥东一战,使35军的名头更加响亮,就连《大公报》都一连数天予以长篇报道。
当时地方国军的王牌精锐,除了广西李宗仁起家的第7军,另一支就是绥远傅作义的家底第35军了。35军究竟有多强呢?
其实和桂系的第7军一样,傅作义35军也并不是以装备优势著称的。国军的美式重武器,都是优先配给中央军。
如果说武器不如中央军王牌,就轻视了35军的战力,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35军强在其官兵的作战素质和光辉的战绩上。可以说中外任何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强军,都不是完全靠外在的武器优势称霸的,内核更重要。
1931年正式建军之前,35军就已经是傅作义起家和仰仗的主力了。
在傅作义还属于山西晋军编制内时,手上一度只有一个团的人马,就是后来逐渐扩编并独立的35军。
由此可见傅和这支部队的渊源及深厚感情。早在35军还只是一个旅的时候,傅作义就带着这几千人马在涿州死死挡住强大的奉军,时间长达一个月,顶住了武器占优的敌人10万大军的围攻。
其顽强程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1933年傅作义带领35军对抗日军第四旅团,在怀柔歼灭敌人600余人,自身损失900人,这种战损比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中国军队当年武器远远不如敌人,全靠指挥官的战术和士兵的拼命精神。
要知道聚集精锐的淞沪会战,中日最终战损比为5比1,可见傅作义的这支王牌35军实力有多强,远远超出中国军队的平均水平。
这次35军派出的只有一个营,第35军新编32师第1团第1营。
但是这个营的官兵一出来,整个检阅场就感到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警觉和杀气。
这是真正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生死相博才具有的战场气势而带来的蓬勃感觉。
全营战士眼神凌厉,目光坚定,斗志旺盛,意志坚强。
这绝对是一支王牌部队。
熟读军史和抗战时的汪寒当然知道这支部队的厉害。
这是在抗日战场上第一支荣获最高荣誉“飞虎旗”的部队。
提到民国时期的荣誉勋章,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青天白日勋章了。”
确实,青天白日勋章名气最大,影响最广,截止到1949年,只有192个人获得过这枚勋章。
不过,还有一种荣誉比青天白日勋章更难拿,就是“飞虎旗”。
在国民党军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条命换青天白日勋章,两条命换飞虎旗。”截止到1949年,只有20个团体获得过这面飞虎旗。
跟青天白日勋章类似,飞虎旗也是授予在“保家卫国、抵御外辱”中战功卓著者,但跟青天白日勋章不同的是,青天白日勋章主要授予个人,而飞虎旗授予的对象主要是团体。
飞虎旗从1935年开始设立后,蒋介石简直就成了“守旗奴”,很多部队都立下过大功,但蒋介石一直没舍得发这面旗。
比如,最惨烈的淞沪会战没有发过,最辉煌的台儿庄大捷没有发过,最庞大的武汉会战也没有发过。
而第一面“飞虎旗”则是颁给了现在正在场上亮相出场的35军新编32师第1团第1营。
这支部队获得“飞虎旗”的历史竟然早于国军主力中的主力第74军,可见这支部队的厉害。
最后出场的是第61军的警卫团。该军前身是晋军所属一部。
阎锡山的晋军在中原大战失败后,按国民政府军统一番号改编。其一部被改编为第67师。
后因该师番号与陈诚所属的第67师番号重叠,于1935年底改番号为101师。
后以该师为基础扩编为第61军,陈长捷任军长。
而且这支警卫团竟然全部装备的都是冲锋枪。一个团的战士人手一只当时最先进的连发速射武器——冲锋枪!
这是什么慨念,这是上千人以上的集群火力杀手啊。
晋军的五大主力标兵部队都出来了,阎锡山发表了慷慨洋溢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