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九十八章 理论结合实践

最后这次伏击战在汪寒的带领下,当然取得了成功。

不过战斗过程确实非常不令人满意的。

战斗过程可以说是破绽百出,令战后总结的时候汪寒破口大骂。

这次伏击战就不再具体讲述了。总之人民军的战斗力那是相当的垃圾。

一开始的时候,美军车队过来的时候。

前面的搜索小队朝着山上胡乱的射击,这是最简单的火力试探。结果人民军埋伏的士兵顿时就慌了,马上起身就开始射击还击。

然后公路上就乱成一团。

护送美军物资的只有南越军队的一个连,加上十辆美式大卡车。

前后还各有一辆装甲车。

南越士兵没有想到随手一阵乱枪,就打出几百号人出来。然后炮击跑,机关枪,手榴弹就是一阵乱响。

顿时将运输车队的南越部队打蒙了。

我们就是运送服装的普通车队啊,怎么会有人要打劫啊。

还是汪寒发现后当机立断,命令刘浩带人将车队前后两辆装甲车打掉。堵住了整个车队的线路。

然后马上下令冲锋。

人民军一个连100多号人举着冲锋枪就扑了下去。又是一阵扫射,打得南越士兵哭爹喊娘,然后躲进了车底下面。

最后在中国军队二连的狙击手的帮助下,打掉了南越人的机枪和企图付与顽抗的抵抗士兵。一举将敌人的士气打掉。

人民军一连的战士才勉强将车队包围被最后取得胜利。

就算是这样,北越人民军一连还是损失了十几名士兵,轻重伤多达二,三十人。其中不少还是非战斗性损伤。

就是不是被敌人伤害,而是自己造成的。

自己怎么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呢。呵呵,说出来你不信。

原来是人民军一连的士兵在重下山头时,过于紧张,或者战斗技能不合格。

在坡上,坎上,沟渠,山坡处自己摔到自己跌倒造成的。

不是将脚崴了,就是站立不稳跌到山坡,还有是被枪炮声吓得,只顾低头前进,结果一脚踩进沟里。等等云云。

还有被自己人的枪弹擦伤误伤的云云。

总之就是过程是稀烂的,结果是完好的。

最后将整个车队全部包围。俘虏的南越部队大半个连的武器装备。

1000余套工厂刚刚生产出来的“虎斑迷彩”迷彩作战服。

令人高兴的还有一批配套的物品。就是鞋子。这批鞋子不是美军常用的战斗靴,而是订做的丛林作战鞋。

美军通用的战斗鞋,北越部队以前曾经缴获过。

非常的不喜欢,都扔了。因为这种全皮的材质通风不好,排水性能也不好,重量又重,穿着它在炎热的丛林里作战的确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

而且它的鞋底是只作过简单防滑处理的,很难满足当时越南雨季时候湿滑泥泞的环境。

而这批新式的鞋子显然是后来改进后制作的适合丛林里面作战的新式胶鞋。

采用黑色皮革加绿色帆布,侧面有两个排水孔,增强了透气性以及排水性能。

而且采用了“巴拿马鞋底”。(巴拿马底特点就是防止泥粘在鞋底上。这种设计增强了在泥泞地形的舒适性。)

而且这种鞋子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脚踝部分有加固带,鞋底装上了钢板。估计是被越南游击队的竹签戳怕了

从生产产地来看,这些物品的制造都来自邦美蜀市。

邦美蜀市位于越南中南部的多乐高原,是咖啡产地之一,所以比较繁荣。制造能力不俗,能贵美军都要找他们订做服装鞋帽等。

汪寒看见这款丛林作战鞋也是爱不释手,首先拿出一批给二连全体战士。

这种好东西当然是自己人先用。

汪寒深知美军在越南战场经过了丛林战,地雷战,陷阱战之后美军被越南游击队打怕了之后,发明的这款极其适合与丛林作战的新款鞋子。

在这次伏击战中,虽然打主力的是北越人民军的一连,但是唱主角的确实汪寒带来的中国步兵团二连。

二连的战士就是在战斗开始时击毁了车队里面威胁最大的两辆装甲车,然后射杀了车队的主要火力点,车队的几挺机枪。

然后就看北越人威风凛凛的跳出来战斗。

然后就是北越军队自己冲锋时在山坡山,在坡地上,在沟渠里,一阵忙乱,摔跤的摔跤,跌倒的跌倒,崴脚的崴脚,自己人被自己人误伤等等。

战后汪寒当着政委的面,将一连连长黎阿水训得灰头土脸。满脸都是尴尬。

难怪66团要将一连这支部队派过来接受训练呢。

原来肯定是在战场上吃过亏丢过丑。自己人都看不下去,所以才正好借中国军队来训练和锻炼他们。

最后将这些缴获的““虎斑迷彩”迷彩作战服换上后,顿时整支队伍的气势就不一样。

俗话说“人靠衣装,军队靠军装。”。部队换上统一的服装以后,队伍的整齐和面貌完全不同。

然后每个人都换上北越自制的三口袋丛林背包,配上56式胸挂弹匣带,一人一把步兵铲,刺刀和匕首。

穿戴在身,威风凛凛,倒也有几分气势。已经有了一支军队的雏形。

随后汪寒给他们将具体的战术。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的一次旷日持久的较量。

交战双方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敌我双方的特点和局限性,都在不断寻求反制对方的战法。

越南得到了东方阵营的大量援助,这是其得以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

尤其是背靠中国这个地理优势,使得越南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中不仅援援不断地得到中国无私的物质援助。

同时中国军队承担起培训越军基层指战员的重任,无私地将自己的战争经验传授给越军。其中,伏击战术是我军以弱胜强的传统的战法。

南越山区丛林密布,平原到处是水网稻田地和橡胶林,地形条件有利于交战双方组织实施伏击战斗。

汪寒认为,伏击战术可以以少胜多,速决全歼敌人,是积极歼敌的基本战术手段,因而在越南南方战场上,伏击是越军基本战术手段之一。

结合上次伏击战打掉美军的运输车队,缴获了大量的物资装备,汪寒充分肯定来伏击战的重要性。

伏击战斗的指导思想是秘密突然,创造战机,掌握时机,及时出击,坚决进攻,全歼敌人。

要达成成功的伏击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前获取情报,掌握敌人的行军规律。运用一切侦察手段,查明敌人兵力编成,行军的出发时间和行军路线。

在此基础上,指挥员到现地侦察地形,预定多种作战方案,有条件时还组织分队到现地演练。

2巧妙地选择伏击地区,隐蔽部队是达成战术上突然性,实现以少胜多的首要条件。

在选择伏击地区时要在敌必经之路上选择那些既然便于自己秘密出击,又能迫敌处于不利地位的地方。

同时在伏击前必须采取有效的伪装及保密措施,在当地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严密封锁消息,并加强了警戒和侦察

3要求指挥员在战斗中深入第一线,克服各种困难,必须在敌进入伏击地区后,掌握时机,突然打响。

时机未到时,则应耐心等待,积极创造战机,迫敌按自己的作战意图行动。并冷静、及时地处置复杂情况。

4、战斗打响后,必须首先消灭敌指挥员、坦克、装甲车并对敌机进行射击,才能使敌失去指挥联络,协同支援困难,队形更加混乱,战斗意志更加瓦解。

所以伏击时必须组织力量迅速歼灭上述目标。

5、伏击战斗必须快打,猛攻、迫战、包围分割,各个歼敌,才能速战速决,限制敌人长处。

战斗打响后,各种火器要突然向敌队形猛烈射击,攻击分队乘敌混乱之际,多路,多方向向敌猛冲,进行近战,包围分割敌人,各个歼灭。

等等等等。汪寒说的是一套一套的,加上各种战例和总结。听得这帮越南人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哪知道一个简单的伏击战哪有这么多弯弯绕啊。战斗一打响,冲锋号一吹,士兵们就往上冲。

现在听到这些具体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也是茅塞顿开。

中国老大哥就是不同。

随后还有单兵技能和班组战术等等。

在部队火力下运动时,应以两人一组,利用地形,运动路线不得脱离班的运动轴线。

在有利的地形可资利用,通常在有良好的遮蔽、能见度不良或植被茂密的条件下,宜采用高姿快速前进的方法。

当运动路线上的遮蔽物不足一英尺高、能见度良好时,宜低姿葡匐前进。

在开阔地条件下,宜采取跃进动作。

在长有高草的地形上运动时,因草动暴露目标,一般也应采取跃进的方法。

跃进以短促跃进为主,每次不赶过三至五秒钟。

因而必须由个隐蔽点进入另一个隐蔽点,这样可以防止越军自动武器跟踪射击。

跃进时还应注意不得直接从原来的位置出发,而应滚向或爬向左边或右边,然后突然跃进前进。

两名士兵应以口令或信号进行联络,相互掩护前进。

在夜间遇到地面照明时,单兵应立即脱离照明区,尔后判明方位,继续运动。

在班组队形内遇到地面照明,应分散脱离照明区后再会合。遇到当空照明时,如事先听到发射音响,应迅速隐蔽。

如突然遇到照明,应迅速卧倒,并应睁一眼闭一眼,以保证夜间观察能力。

受到照明并同时受到火力射击时,应尽量采用昼间的火力与机动相结合的方法行动。

跃进或低姿葡匐前进,并进行火力掩护。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