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们曾是战士

当从阮志清大将嘴里说出“德浪河谷”的名字出来时,汪寒瞬间瞳孔收缩。

原来历史上著名的“德浪河谷战役”就在这样开始的啊。

德浪河谷战役是美国介入越南战争以来,美军与越南人民军主力部队第一次重大正面交战。

双方都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都认为己方是胜利者。

美军2个空骑营和1个炮兵营及空军,与北越人民军2个团交战,双方死伤和损失基本相当。

战后美军为了掩盖失败,吹嘘消灭越军2000余人,甚至还拍了电影《我们曾是战士》来表现越军被杀得尸横遍野。

不过美国这个不要脸的国家,从来都是自以为是。

为了宣扬自己的胜利,还专门拍了一部电影来宣传。

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好莱坞电影《我们曾经是战士》即是描述这次战役的剧情。

历史上的越战当中,北越军队从来没有吃掉美军一个营以上的战斗经历。

对于曾经在奠边府战役中全歼16000余名法军的越南军队而言,并非不想全歼美军营以上建制部队,在多次战役中都做出过尝试,但均未成功。

不过对于汪寒来说,不成功不等于没有机会成功。

现在阮志清就将这个机会摆了出来。

既然来到了这个年代,既然赶到了这个机会。

汪寒决定要亲自参与这场战役!

此时身为北越南方局书记兼南方前线总指挥的阮志清也是压力山大。

上面有来自越共中央的质疑,下面有根据地和游击队同美军的数次遭遇后,受到不小的损失。

这次越共中央派来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黎仲迅少将,担任南方解放军副司令,就是对阮志清的牵制。

而美越军队频繁在附近山区附近的柬埔寨边境活动,并且在波来古省的德基县和波莱梅县修建了两个基地,挡在了北越的东进之路上。

南方解放军迫切需要一场战斗,而且是一场大的战斗来打开局面。

对此,借鉴汪寒等人的“引蛇出洞”计划的成功案例,阮志清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再次制定一次新的“引蛇出洞”计划,并“围点打援”——引诱不知情的美军或南越军大部队进入伏击圈予以歼灭。

阮志清大将讲完了前期的计划后,拉开了墙上的大幕,一张中央高原越柬边境的巨大地图出现在众人眼前。

阮志清大将接着说道;“计划是这样;我们南方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此次‘引蛇出洞’战役。

我们调来了三个步兵团,分别为33团,66团和320团,这三个团都是有过战功的精锐部队。

一个特工营,一个炮兵营,一个防空机枪营,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地方部队配合作战。

在指挥层中的配置上,西原军区司令朱辉珉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阮友安为副总指挥,黎仲迅少将为前线指挥部总协调,黎德英大校为前线总后勤。

这次战役也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部队多兵种协同作战各级指挥官的能力,所以我就不直接参与指挥。

作为总顾问观摩这场战役。

同时我还想请中国方面的汪寒和刘浩两人也作为顾问团成员一起观摩指导这场战役。”

听到这里武元甲的亲信黎仲迅少将马上就不干了,大声说道;“他们军人只是连级军官,怎么有资格加入最高级别的顾问团成员呢?”

汪寒暗自冷笑。老子虽然现在只是步兵团二连的指导员,可是前生后世那可绝对是经过大风大浪的。

华夏最精锐的“龙炎”部队的教官,以前在抗战时期还担任晋绥军的总参谋长。

训练和整编晋军的五个军。别说越南人几个团,几个师几个军十几万人的大部队都不在话下。

不过汪寒可不会说自己是穿越来的。

那样会将这帮越南人吓个半死。

阮志清大将马上冷眉一皱说道;“中国人民是我们的老朋友,老大哥。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你的老上级武元甲的老师就是中国军队的战神陈赓大将。

我和老武一起打法国人的时候,就是中国顾问团的帮助我们才打胜仗的。那时候,你还在陆军学校教书呢。

后来还不是和老武两人一起到中国学习后,水平才有提高,后来才做了人民军的副参谋长。

我知道你和武元甲都对苏联人的大兵团作战非常感兴趣,但是苏联人那一套并不合适我们越南的国情。

集群坦克兵团在我们越南的沼泽丛林开得动吗?

美国人都不搞那一套,你们还天天挂在嘴上。

人民战争,游击战争才是最适合越南国情的。

你如果不满意,大可回去。我们南方局会继续坚持自己的路线!”

官大一级压死人,别说阮志清的资历级别,就凭他的威望,在越南人的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所以阮志清严厉的训斥了黎仲迅少将。

其实黎仲迅少将的资历也不浅,1958年越南第一次授军衔的时候就是大校,仅次于最高级别的少将了。

北越最早主建的六大主力师,分别是304、308、312、316、320和325师。黎仲迅就曾担任过312师师长、党委副书记。

后来担任人民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是文进勇大将)但是和阮志清比起来还是差远了,而且差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很多。

阮志清1945年8月任党中央委员,1948年就是少将,1950年任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书记。

现在担任党的南方局第一书记、南方抗美战争前线总指挥。

所以阮志清训起黎仲迅那是一套一套的。

不过阮志清就对黎仲迅这个墙头草有所不满。这点从外面两人的卫队就看得出来。

阮志清的卫队都是十年以上的老兵,而且基本上都有着在中国受训的经历。

武器装备都是中国制造的56式自动步枪。

而黎仲迅的卫队则全部是苏联装备的ak47,士兵都来自越南陆军学校的学员。

在观点上认同武元甲推崇的苏联模式,所以在南方解放军里没有多少人支持。

现在当着众人的面被阮志清一顿训斥,脸面上有些不好看。

但是在南方局和南方前线,基本上阮志清就是绝对的权威。

所以黎仲迅只好悻悻然的闭嘴不再多言。

随后由这次战役的总指挥西原军区司令朱辉珉少将介绍具体作战部署;派遣33团围攻波来梅据点,吸引美国人来增援,而320团则负责在半道上打击敌援军。

此外,66团和33团2营作为预备队以应对美军的反击,地方部队则负责牵制敌人,以配合主力作战。

汪寒听完后,微微点头。这次战役的最大重点在于“围点打援”。

看来阮志清大将对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还是比较熟悉的。

将中国军队最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引用到了越南战场。

二战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经典的战略战术。

如德国人的闪电战,苏联人的大纵深,中国解放军的围点打援和迂回穿插。

解放战争中,我军“围点打援”的经典战役,堪称教科书。

“围住据点打援兵”在解放军军语中叫做“围点打援”。

是指以部分兵力包围城市或要点,诱敌支援,集中主力歼灭援敌于运动中。

目的不在于打被围之敌,而在于打击增援之敌。

汪寒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围点打援”的重点在于火候。

要做到“攻击要猛,但攻而不克。以逼敌呼叫求援。”

攻击部队可以适当假戏真做,如果守敌抵抗有限,可以直接攻占。

然后佯装还在战斗,继续吸引敌人来援。至少攻占敌人的波来梅据点,也算是一场战役的胜利。

如果守敌顽强,可以加强攻击力度,给敌人施加压力,然后待敌援军来后,集齐兵力将敌援军一举歼灭。

最后反过头来全攻敌人据点。

众人听后也是频频点头。假戏真做,我打我的,你若不管直接吃掉。

你若援兵,我将援兵歼灭。怎么打,如何打,战场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然后汪寒还提出;在伏击的同时,必须发挥迫击炮的特点和优势。

利用山高林密,地形隐秘的特点,提前布置好迫击炮,在预设的伏击地点进行炮火攻击。

最后汪寒特意提到一点就是部队的通讯联络;通信是战场指挥的主要渠道,更是战场情报传递的基本保障。

军用步谈机必须配装到营连一级的单位,方便战场指挥作战。

听到这里,西原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阮友安上校有些难为情的说道;“我们人民军的武器装备现在虽然在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援助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通讯联络设备这块还是短板。

现在人民军的团级单位才有步谈机电台装备,下面的营连级都没有电台配备。”

确实也是这个情况。人民军的部队虽然号称正规军,但是还是以前的那一套游击战的战术。

很少或者较少大规模的集结作战。

平时都是以连排为单位,在崇山峻岭中进行伏击战,袭击战。打完就跑,化整为零的钻入山林。

让美国人的直升机干瞪眼。

现在一下子要他们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确实有些为难。

不是不想,而是没有那么多的电台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