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参谋前来报告;“淞沪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请师座前往浦东开战前会议。“
此时的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分为三路。
第一路大军,总司令是张发奎,下辖两集团军分别为第八集团军,第十集团军。
第二路大军,下辖第九集团军,第21集团军。司令张治中,现在由朱绍良兼任。
第三路大军,下辖19集团军,第15集团军,这一路大军总司令是蒋介石的爱将陈诚。
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可见国民政府对这次淞沪会长的重视。
而从山西增援而来的晋军第二师被编入到了右翼军张发奎的编制里面。此时右翼方面军召开军事会议,师长以上的军官都要到会参加。
“汪老弟,此时开会肯定是做战前部署。不如你和我一同前往,帮我出出主意。”
孙楚对汪寒说道。
汪寒对淞沪会战的前因后果早已在脑海里回访了一遍。
此时淞沪会战双方近百万大军正处于焦灼状态。
国军这边投入了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包括中央军德械师,教导总队,税警总团等。
还有各个地方而来的精良部队,包括两广的铁军粤军第八军和钢军之称的桂系的钢军第七军。这些部队都是战斗力不逊于中央军的王牌部队。
可以说全中国做优秀最精锐的部队都投入了进来。
但是这些军队在上海这个地方大量集结,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
日军在上海有30多艘各式军舰和五,六艘航空母舰以及390余架飞机。
日军凭借绝对的海空优势,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狂轰滥炸。
淞沪战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地面工事构筑不易,给防御作战增加了难度。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数十万大军,既未作纵深梯次配置,又未实施战役机动,加之一线部队过分靠近海岸及江岸,长时期遭受日军舰炮袭击,徒然增加了兵员伤亡。
在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条件下,把70余万大军投人这样一个地域狭窄,水网密布,沼泽遍地的半岛地区只能是被动挨打。
日军军舰上的重砲射程超过10公里,威猛的炮火常常打得中国军队抬不起头来,所及之处血肉横飞,一倒一大片。
在整个会战中,蒋介石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军队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
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所以汪寒现在的目的就是将第二师不要轻易的投入到一线。
别说一个师,就是一个军,一个集团军,在日军的空中打击和海上舰炮的攻击下,都会损失惨重。
现在采取添油战术是不可取的。必须将有生力量留在最关键的地方。
现在哪里是关键地方?
汪寒仔细回忆了淞沪会战中国军最大的败笔,就是日军的背后包抄登陆作战。
日军在正面打不开局面,又故技重施。一边提出和谈一边又从国内外调兵遣将,增派军队。
11月15日拂晓。日军第十军司令柳川平助指挥所辖11万人,分乘运输船155艘,编乘3个运输队,以第六师团和第十八师团为先导在金山卫沿海登陆偷袭。
日军金山卫的登陆成功,使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背后的门户大开,最终导致了淞沪会战的失败。
对!就是金山卫。
想到这里,汪寒对孙楚说道;“这次军事会议应该是商议部队的作战部署。我建议咱们第二师不要轻易答应张发奎的要求和命令。
以部队长途到来,水土不服需要调整休息为名。将部队争取派驻到二线松江一带。”
“为什么是松江,南面可是杭州湾啊。你认为日军会从钱塘江的入海口-杭州湾登陆?”
具有相当军事头脑的孙楚一下子就猜到了汪寒的意图。
孙楚接着说道;“日军在上海的前几次作战,都是沿黄浦江一线附近登陆。一二八抗战日军就是在长江南岸浏河七丫口登陆。
日军先后二次增兵都是从长江沿岸登陆,如果再次登陆也可能还在长江沿岸,如果在杭州湾北部登陆,登陆地点只可能在乍浦一带。
但是杭州湾,海岸线平直,近岸水深40米以上。
而且国民政府在制定京沪地区国防战略规划时,在金山卫进行演习和调查,认为这一地区不易登陆。此后,唐生智将军任全国警卫执行部主任时,曾率员到过金山卫考察,他们得出同样的结论,认为金山卫没有战略价值。
张治中将军也曾亲自安排中央军校人员,在这一带调查时恰恰得出过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日军即使进攻上海也不会绕道杭州湾登陆。
国民政府国防规划委员会都否定了的事实,日军怎么会从那一带登陆作战呢?”
“杭州湾海岸线平直,近岸水深,恰恰适合登陆。是淞沪南部最佳的登陆地点。
明朝时,戚继光于闽浙荡寇时代,日本曾在金山登陆而扰乱浙境,如果敌人以历史作依据,这段历史实有重演的可能。
同时,在战术上判断,那里已是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那里海岸有四十呎以上的水位深度,又有利于登陆运动的沙滩及可作为滩头阵地的据点。
日军一旦在这里登陆,,,,,,。后果不堪设想。“
汪寒停了一会说道。
身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孙楚军人的直觉和多年的战术素养瞬间被汪寒的话打动。
马上叫道;“拿地图来。”
随后参谋们拿出地图,在一张大桌子上将地图铺开。
孙楚凝视片刻用手指着一个地方对汪寒问道;“你说的是这里——金山卫?”
“对!就是金山卫。”
汪寒笃定的答道;“杭州湾的金山卫地区,不但适宜于战役登陆兵团上岸,而且在陆上有通往上海的三条公路,并有通往杭州的水陆交通。
同时,有穿越苏、皖边境通向芜湖、南京的便利通道。
在金山卫登陆的日军,不但在战役上直接对上海中国军队的侧背形成严重威胁,而且也使南京陷入日军的战略迂回之中。
日军登陆金山卫,不仅是为了从右后方迂回淞沪战场,包围中国军队,而且又有从太湖南面直插苏皖边境,迂回和包抄南京的战略企图。“
孙楚听后倒吸一口凉气。如果日军真的从金山卫登陆,不仅截断了上海方面中国守军的退路,而且可以迂回包抄,中国军队腹背受敌。
淞沪会战原本僵持的局面将会迅速失衡,中国军队将处于极其危险的境界甚至全面崩溃。
“啊!小鬼子好歹毒的计划啊。”对汪寒的判断,孙楚深信不疑。
这个青年人身上有着一股神秘的摸不着猜不透的气质。但是这种气质绝对是中华民族的正义之气,抗战之气。
这种天地正义,让汪寒不惜身家,不惜性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国家民族的抗战事业。
这些都在山西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验。
孙楚长吸一口气后说道;“我明白了。我一定向右翼军方面军汇报这个情况,争取我军在金山卫一线布防。”
“不。你不用向战区汇报金山卫的情况。就算是汇报他们也不会相信。正面相持决战上海是蒋委员长亲自制定的作战计划。
老蒋绝不会让人质疑他的权威。而且孙将军只是地方来的部队。你说话的分量不够,打动不了那些高官们。
而且就算你说的有道理,现在的局势下面也无兵可派,无兵可调。他们不会从现在战事吃紧的前线抽调部队到二线后面来布防。
所以你去只管示弱。让他们以为你们怯战,战斗力一般。不敢上一线,只会躲在后面做预备队而已。
我们现在的示弱,是为了以后的示强。
保存实力,养精蓄锐。
如果我军被分到金山卫一线,我们整军备战,抢修工事。
到时候让日军以为防御空虚的金山卫,有一支铁拳头等着他们。给小鬼子迎头痛击!“
“好。装孙子谁不会啊。让他们以为我们晋绥军都是歪瓜裂枣,本来在老蒋的军委会里面,我们就是孙子。军饷军费从来没有发齐过。都是我们山西自筹自用。
既然你们看不起我们,我们就让你们看不起。
不过,,,,,,。等到时候你们中央军需要我们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晋绥军大出风头的日子。
这个计策我喜欢。我非常喜欢。“
孙楚也是老谋深算的军人了。
汪寒的意思他一下子理解的非常透彻。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现在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军队都来到上海。也有着互相较量比试高低的意思。
怎么比?比谁的战打得好啊!就这么简单。
现在第二师数万人马,就算开到前线,和日军对攻。在日军强大的炮火之下,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如果留在二线,在金山卫暗地设防。
加紧修筑工事和阵地,第二师原本的特长就是防守。利用金山卫的地理条件,绝对会让小鬼子大吃一惊的。也会让军委会那帮高官们大吃一惊的。
汪寒见孙楚明白了自己的意图,也频频点头。
和聪明人在一起共事就是简单。
有些事情不用说透对方就明白后面的意图。
孙楚做过训练副总监,编写过军事教材,还有实战经验。
和这样一名文武全面的将领在一起,汪寒对在金山卫即将进行的阻击战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