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事日趋激烈,山西战场这边汪寒带领的晋绥军却越战越勇。
日军进攻的萱岛支队指挥官萱岛高看见一架架日军的飞机在空中爆炸,或者是被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撵的燕子飞,最后仓皇逃走。
最后的希望也没了。
此时自己带领的萱岛支队,原本有步兵,骑兵,战车,工兵多个联合兵种组成的精锐支队,现在被对面的国军打得稀巴烂。连最后请求的战术指导而来的航空战队也被打得打败。
顿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然后迎面朝天,直挺挺的往后倒去。
萱岛支队参谋田中太浪表情严肃的挥了一下手,让勤务兵将萱岛高抬了下去。
本来以萱岛高只是大佐军衔,是没有资格配备勤务兵的。日军里面只有将军一级才有资格配备勤务兵的。
不像中国军队。一个小连长都带着一个勤务兵到处晃悠。营长团长那更不用说了,都是带着警卫员。
要是团长以上,那就更不得了。
至少一个连的警卫,美其名曰警卫连。
师长军长当然就更厉害了,配备的可是警卫团。难怪人人都想往上爬呢。
当然这是国军里面了。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没有这些官僚主义。一个小破官就要人服侍招呼。
当然咱们也有自己的特色。连长身边也要有个人使唤啊,我们叫传令兵,或者叫文书。
话说转来。
萱岛支队参谋田中太浪在命人将支队长官萱岛高抬下去之后,立刻接管了这个支队的指挥权。
萱岛高打了如此的败仗,恐怕今后在军界的生涯要结束了。
田中太浪随后向上级发报,通报了这里的军情。同时下令部队开始后撤。
不撤难道去送死啊?
对面的中国军队明显不是一般的中国军队。武器装备那是刚刚的厉害。机枪,大炮,还有坦克,竟然还有飞机。
这仗怎么打?回去搬救兵啰。
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萱岛支队的惨败之后,十分气愤。萱岛高不是板垣的直属下级,所以板垣无权对他作出处罚。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告状。
最后一纸状纸递上去,萱岛高的军队生涯就结束了。
就算萱岛高在日本军界有后台有背景,但是军人以战功说话。打了败仗的军人在哪里都是耻辱的。所以结局可想而知,萱岛高最后被遣回日本。但还是做了老师。
不过不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部长,而是日本幼儿园的老师。
板垣这个老鬼子唯有狗急跳墙,使用了“特种弹”。
板垣竟然不顾“日内瓦公约”,悍然使用毒气弹,对中国守军的阵地发射了毒气弹。
但日军似乎小看了中国军人的抵抗意志,守军顽强反击,打退了日军的无数次进攻。
作为前敌总指挥,汪寒也豁出去了,将新军第二师,第三师都投入了战场。寸土不让,坚决阻击日军的进攻
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忻口前线守军与日军对峙了20余日,日军无法前进,其后方及交通运输线又受到第18集团军游击战的严重威胁,陷于被动的境地。
汪寒带领中国军队的的顽强抵抗,日军始终未能突破守军阵地,并且,进攻力度一次不如一次。
督战的寺内寿一亲眼看到了激战的场面,算是领教了中国军队的厉害,也知道了为何素有“钢军”之称的第5师团进攻不利的原因,也就没追究板垣的责任,黯然离开忻口,回到天津驻地,心里打算从忻口撤军。
《伦敦日报》东京通讯社称:“日军在晋进行缓慢,大有拿破仑在俄国受困时之状。”
10月25日,汉口《大公报》载文:日军“自认处于绝境,士兵每相顾落泪……军队之英勇,实出于日人意料之外。
近日受军前后夹击,两翼包抄,日人死伤惨重,忻口前线三易指挥官仍难挽回颓势……惧敌夜袭,昼夜不敢熟睡,患传染病者极多,吃尽山地战之苦……敌军抵抗力意外顽强。
且攻击巧妙,前方守军顽抗,后方八路袭扰,粮食、汽油俱绝,深为陷溺。数次断粮,且最近饼干、面包、烟草均感缺乏,士兵饿极时,也吃起了晋北红高粱、黑豆充饥,官兵相对哭泣……”
而此时淞沪战场激战正酣,日军兵力捉襟见肘。
因为汪寒的到来,历史的轨迹稍微产生了变化。
曾经的历史上,日军最后打到太原。当从未完整的占领山西。
而现在日军在太原的门户忻口战场失利之后,就这样,日军进攻结束了。
开始撤军。将部分部队调往上海方面。
准备在上海和中国军队决战。
而这是汪寒也受到了上海方面的电报;要汪寒和孙立人等人即刻赶赴上海,准备面对日军增兵上海的淞沪大会战。
汪寒当即到太原想阎锡山请示;请求带领新军的两个师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此时淞沪会长正处于最紧张的阶段。
事实上,上海作战几乎不能避免,区别只是大打还是小打。
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日军在上海有很多的利益,经营几十年之久,还驻守近5000人的军队和舰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
早在1932年128上海会战之时,日军就不计代价的同我们大打了一场。
事实上,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日军就开始陆续向上海增兵,上海战斗打响只是时间问题。
鉴于战争不可避免,国民政府最初是试图将日军在上海的海军部队全部歼灭,掌握战争主动权。
而后来,国民政府方面为了打破日军骄狂的三个月之内占领上海的狂言,不惜一切代价,动用全国各地的军队,来上海增援作战。
而日军自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数次增兵。日军8月15日编组上海派遣军的时候,只有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
9月11日将华北方面军所属第9、第13、第101师团另2个重炮旅团等部队。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
此外,还从台湾调来了步兵旅团、重藤支队、第1后备步兵团以及伪靖安军第1旅、伪李春山旅和伪于芷山旅等部队,
这样,加上原有的几个师团,日军到9月下旬在上海的兵力,光步兵就达到了当初松井石根要求的5个师团,算上空军和海军的兵力,日军在沪总兵力达到20万人。
面对敌人调兵遣将,国民政府迅速增派各省及中央军部队至淞沪参战。集团军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团军外,又增加了薛岳的第19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稍后,又调来廖磊的第21集团军。
此次战役,双方都志在必得。
蒋委员长将中央最精锐的部队都调了过来,加上全国各地的地方部队,军队总兵力达到来哦100万人。
而日军也出动了大量王牌部队,投入八个甲级师团,两个旅团,共计二十万人。和大量的海军舰队航空母舰和陆军航空兵。国内的舰队调来了一大半。
阎锡山这个守财奴当然知道现在上海是一场大战,但是好不容易整编的晋绥军,怎么可以轻易的派到上海去和日军飞机大炮硬拼啊。
所以阎锡山其实还是非常犹豫。
汪寒只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道;“淞沪会战关乎中国的国运。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日军有增援部队,国军自然也有!
现在赶赴上海的中国军队,全都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阀派系。就连各地杂牌军都在往上海赶。
湘军、川军、桂军、粤军、黔军、东北军,这些坐镇各省的大军阀,闻听抗日战争爆发后,全都摒弃前抛弃个人荣辱和利益,奔赴千里只为国家献出生命。
此外还有五省联军、皖军、浙军、赣军、鄂军,等等部队全都汇聚一堂,大家都是中国人,大家也都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抗日打鬼子,国难当头,再无个人。“
阎锡山听后略有动容,但还是说道;“山西目前一共只有五个师,还要防备日军的继续进攻。这样,你带一个师过去,其余的部队留在山西继续抗日。”
“哎。”汪寒叹了一口气。阎老西就是阎老西啊。
不过没办法,晋绥军就是他阎锡山的军队。现在能派一个师也算不错了。
于是汪寒接过阎锡山的手令,来到新军第二师的驻地,将手令交给第二师孙楚。
孙楚也是明白人,马上遵令。
当即集合全师官兵,带上所有的武器装备,全师两万余人和汪寒和孙立人一起,浩浩荡荡的踏上了奔赴上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