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寒来到了第一师装甲旅。
这个装甲旅由一个坦克团,一个装甲战车团构成。
其中坦克团下辖2个坦克营,1个机步营,1个炮兵营。
一个排3辆,一个连3个排,加连长车、指导员车及副连长车,共12辆坦克。
一个营下辖3个连,同样加营长、副营长、2辆,外加营属1个排,共43辆。营还有机步连1个。
团指一般不乘车,乘装甲指挥车。团还有防空连、维修连、运输连、通信排等直属部队。
总计1个装甲团装备92辆坦克。
其中装甲战车团由道奇重装大卡车改装成的“魔改”后的特制装甲战车。
这种道奇g重型大卡车,载重量25吨,动力为一台排量超过5升的6缸发动机。
最大功率128马力排量54升。它是从1938年同排量柴油机发展而来(这款发动机的马力数都超过同时代日本的95轻型坦克动力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解放牌卡车才90多马力)。
并根据中国道路和中国人的驾驶习惯,采用了改编后的右舵版的设计。
尤其是气垫式驾驶座椅,减轻崎岖山路行驶时的颠簸感。重型手动变速箱着实强悍,采用了开顶驾驶室,上有遮雨帆布。
一来可以节约制造成本,其次,开顶驾驶室在作战时的灵活性也更高,可以安装自卫机枪。
而这点正好非常符合汪寒的要求,在采购回来这些大卡车后,马上就在在开顶的驾驶室上安装了水冷管高射机枪。
前风挡采用的是平面玻璃,更换非常方便。另外风挡玻璃也是不反光的,主要为了避免战场上运输武器时,被敌方的侦察机察觉。
卡车的左后方,排气管的所在高度已经超过了整车的大梁,体现了车辆的涉水需求。为了满足越野和涉水要求,把货厢和大量之间的副梁做了加高的设计。
这辆道奇大卡的油箱和电瓶全部都在车辆的右侧,并安装了防护钢板。并且卡车的蹬车踏板面积非常大,非常方便随车人员站立。
(在很多的抗战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很多军用卡车在运输物资的时候,除了车内的跟车人员,在两边的登车梯上也会分别站立两个士兵,随时观察周围的情况。)
而且这款卡车的地盘也不一般。地部还外接了大梁用来装配绞盘,当车辆陷入困境时,可以通过绞盘和牵引钩解脱出来。
后桥还设置了平衡轴拉杆,用来固定后桥的位置,防止后桥移位。这种技术直到今天依然还在沿用。
可见老美的卡车制造技术还是相当的不错的,结实,耐用,可靠性强。
看见这款魔改后的超级大家伙,汪寒的眼睛顿时咪了起来。
很不错啊!全车十个轮胎,就算破损了一两个,其余的轮胎还是可以负重。两边焊接了钢板铁皮,并在车厢上堆积了沙包沙袋。
车上正前方是一挺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发射127x99毫米大口径弹药。装上防护网隐蔽起来就是火力阵地。可以攻击轻装甲目标,集结有生目标和低空防空。
全车可以装载12名全副武装的战斗士兵。前面四人负责操作式大口径重机枪,两边和装备一挺马克沁重机枪。
前面装装甲,侧面装钢板,上面驾着重机枪,简直就是移动的碉堡。
而且这款魔改后重卡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70公里,能够在1,5以上的深水区涉水行驶。来去如风,风卷残云。上能打飞机下能打坦克,果然是一款抗战神器!
汪寒看后也是赞不绝口,就看实战中的效果了。
看完了坦克和装甲战车后,汪寒来到了装甲旅部。
只见一座军绿色的大型野战帐篷下,装甲旅的旅部就在此处。
周围停放着水箱车,加油车,油罐车,救护车,等后勤车辆。
汪寒随后见到了第一师装甲旅旅长张敬俊。
这是汪寒通过关系从税警总团借调过来的,在西方留学学过坦克专业的人才。
张敬俊在税警总团原来只是通讯营的副营长,来到这里担任第一师装甲旅的旅长,也是非常满意。
这支全部采用最新式武器装备编制的新型战斗部队,张敬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为此没日没夜的训练,拉练,每天消耗的汽油连阎锡山都头疼不已。
每天烧的都是银子啊。
装甲旅一天消耗的汽油几乎是一个团一个月的费用。
这还是训练期间。这要是打起仗来,那还不是天文数字。
不过汪寒最后说了;舍不得银子套不了鬼子。
阎锡山才勉强应允。
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带领日军继续南下,向忻口发起猛烈进攻,战斗集中在南怀化阵地。
中央军21师师长李仙洲,晋军新编独立第4旅旅长于镇河,晋军218旅旅长董其武相继负伤。中央军独立第5旅两任旅长郑廷珍、李继程接连殉国。
双方在南怀化你争我夺,炮火连天,终日肉搏。我军为夺取南怀化204高地,很快打光了11个团,一昼夜阵地竟易手13次之多。
在整个战役最激烈的时候一小时就会牺牲一个团。小小的忻口成了战争绞肉机,血肉横飞,上了阵地的兵没有一个不受伤或是活着下了战场。
忻口战役前敌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壮烈殉国。
郝梦龄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他曾给妻子写信:“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即成仁……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中国军队守军虽“战斗员伤亡三分之二以上”,日耗两团上下,但阵地仍巍然屹立。
日军见正面进攻受阻,日军遭受很大打击,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不得不向华北方面军求援,总算得到了以驻屯步兵第2联队为基干组成的萱岛支队来援。
萱岛支队是以“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为基干组成的部队。
日本驻屯军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是支地方卫戍部队,本来是不应该到前线作战的。
此次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日军以第2联队为基干,增补了大量坦克,工兵,骑兵,组成了近万人的一个萱岛支队,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线。
萱岛支队从天津出后,就到达忻口,随同萱岛支队一同前来的还有寺内寿一。
作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实在不理解一个小小的忻口为何阻挡住大日本帝国军队前进的步伐,也实在不理解堂堂的素有“钢军”之称的第5师团为何连个忻口也一直打不下来。
在原平第5师团指挥部,寺内寿一看着中日双方交战态势图,久久不言。
这个出身于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的大将,本看不起国军部队,但听到板垣征四郎的介绍,也对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产生了敬意。
“板垣君,方面军对你部的行动迟缓非常不满,援军,我已经带来了,三日内,我要你务必占领对面的敌人阵地,为打开忻口,继而占领太原做好准备,明白吗?”寺内寿一语气里明显有些不满。
“哈伊,卑职一定突破当面之敌阵地,我请求特种弹支援。”板垣狠下心。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以消灭军为主。”寺内寿一当然明白特种弹是什么。
“我的,在帝国军队队进攻期间,将亲自督战。”寺内寿一眼睛盯着板垣说。
“哈伊,卑职一定不辜负军部的厚望。”板垣赶紧回答道。
何为“特种弹”?“特种弹”就是“毒气弹”。
小日本连这一招不要脸的招数都使用了出来,可见是没有一点点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