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一十九章 忠义救国军

虽然第二师拥有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大炮,坦克和改装的装甲车等武器,

但是现在天色大亮,日军海面上的30多艘军舰为了掩护登陆作战的日军,对沿岸进行了炮火覆盖攻击。

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孙楚将第二师的重装武器都撤离了沿岸阵地。

仅凭第二师的战士依靠先前抢筑的阵地工事进行顽强防守。

可是日军的兵力是在是太多了,日军第六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三个师团加上第五师团的国崎支队十多万人。

还有陆续运上岸的汽车,战马,火炮和辎重等装备。日军的工事日渐猛烈。

眼见日军在滩头的火力太猛,汪寒和孙楚商量,放弃前沿一线阵地,退到二线阵地继续防守。

二线阵地的金山卫城城墙坚固,还布置有隐蔽的炮台和大量的机枪阵地和射击掩体。

凭借第二师官兵的顽强阻击,日军一时无法啃下这块硬骨头。

第三战区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得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的消息后,马上调兵阻挡。

此时摆在中国军队面前的仅有一条路,那就是迅速调集足够的兵力于侧翼,阻击金山卫方向的日军,迟滞其攻势。

由于天雨泥泞,加上日机轰炸,增援金山卫一线的作战部队行动迟缓,日军后续部队源源登陆。

在金山卫登陆上岸的大批日军部队现在已经使得上海战场中国军队的侧背受到严重威胁,甚至退路可能被掐断,全军陷入包围,直至尽皆覆没。

因为天气的原因,第10军的敌前登陆虽然遭到猛烈抵挡,但是后续重装备的登陆却相当困难。

第6师团和第18师团的野战炮还没有完全登陆完毕,特别是由于陆地交通极为困难,道路不仅泥泞,而且仅够辎重车辆通行,第10军几乎必须依赖抢劫等手段在附近找寻物资来补充给养。

就这样,一直拖滞到11月8日当晚,由于统帅部发现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已处于即将被包围的危险境地,蒋介石这才急忙下令从上海撤退。

随后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按照蒋介石的指示,于当夜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老蒋为了保证上海方面他的嫡系中央军的顺利撤退,对戴笠下了命令;命令军统的忠义救国军不屑一切代价,在上海市区掩护国军正规部队全面撤离。

上海闸北,忠义救国军前线总指挥刘志陆和参谋长杨振华接到戴笠的手令后,也是眉头紧锁。

手令上写到;日军近日已于杭州湾金山卫方向登陆,将对上海国军形成包围。

大兵压境之际,为了保存实力蒋委员长于11月8日晚上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兵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以西地区。

为了让政府军主力顺利撤出上海,戴笠命令苏浙别动队全体留守掩护主力撤退。

忠义救国军,对于年纪大一些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样板戏《沙家浜》里胡传魁的汉奸部队,而年纪小一点的人,恐怕都是一脸懵逼。

其实这是军统在抗战时期组建的敌后武装,尽管这支部队由于人员成分鱼龙混杂,导致军纪口碑并不好。

而且和同样活跃在敌后的新四军多有摩擦,但他们的抗日功绩还是不应该被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

此时的忠义救国军有五个支队和一个特务大队,总兵力11万人。

五个支队的支队长分别是何行健、陆京士、朱学范、张邺和陶一珊,特务大队大队长赵理君(其中何行健、张邺、陶一珊和赵理君都是黄埔军校毕业)。

除了在上海地区组建的这五个支队外,还在华北地区组成了别动队北方支队,正副总指挥分别是军统的干将王天木和陈恭澍担任。

戴笠为了提高别动队的军事素质,想方设法从各处调来懂军事的精英人才。

其中包括:600多名正规军校毕业的尉校级军官、100多名南京中央警官学校毕业生、200多名南京特务处本部的中高级干部。

还从正在浦东作战的第8集团军张发奎部队抽调600名班长、副班长作为基层骨干。

戴笠注意到别动队成员中有不少青年学生后,还曾先后设立了青浦技术训练班、松江特训班、佘山教导团,专门从别动队的青年学生中选拔人员进行培训。

由于淞沪会战的形势日益紧张,刚刚组建还没经过多少训练的别动队也被紧急派往火线。

在沪西、南市、浦东、苏州河两岸及京沪、沪杭两条铁路沿线,维护交通,掩护主力作战与转移,同时以游击战对日军进行突袭、狙杀、侦察、破坏。

当救国军总指挥将戴笠的命令传达后,五个支队长和特务大队的大队长虽然有些紧张和忧虑,但是没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自从他们加入忠义救国军哪天,就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

这时救国军第五支队支队长陶一珊首先开口道;“我们第五支队要求打头阵。”

其余的四个支队长也纷纷举手要求参战。

参谋长杨振华看着热血沸腾的强烈和日军拼命的支队长们,也是心情复杂。

这些支队说起来其实就是一般散兵游勇,仅仅只有步枪手枪和少量的轻机枪。

服装都是五花八门,连统一的军装都没有。

要这样一群人和全副装备的日军正规部队作战,基本上的结果可想而知。伤亡自然非常的大。

但是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国家危难之时,只有用鲜血和生命去搏了。

参谋长杨振华考虑一会后说道;“咱们忠义救国军五个支队和一个特务大队。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的帮会分子较多,熟悉上海地形。这三个支队负责袭扰和侧面拖住日军。

第四第五支队以及特务大队基本上都是由军统人员以及受过军事训练的工人和学生组成,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相对战斗力强一些。

第四第五支队以及特务大队负责正面阻挡日军,并尽量延缓日军的前进步伐。必要时可以采取极端作战手段。

众人都知道所谓极端作战手段就是和敌人同归于尽。

但是众人没有一个退缩的。在接到命令后马上分头组织自己的队伍进行布置和布防。

就这样,一场惨烈的战斗在上海市区展开。

第四第五支队以及特务大队凭借简陋的武器和手榴弹,利用上海市区的房屋和建筑物的掩护,每一栋楼每一间房和日军进行反复搏杀。

而侧面掩护袭扰日军的第一第二第三支队也不示弱。

第一支队支队长何行键左手右手抓了两把德国快慢机,身上绑的全是手榴弹,带着他的队员拼命往上冲。

第五支队里面,基本上是学生军,都是年轻人,打仗也异常勇敢。在南市整整三天三夜,日军都没有完全拿下南市。

正是由于忠义救国军的顽强抵抗,上海方面的国军部队才得以安全撤离。

而战前原本有五个支队一个大队的救国军一万多人,战后牺牲负伤不计其数,仅仅剩下2700多人。

上海沦陷后,别动队第一、第二支队余部在浦东转入敌后游击战,第三支队余部撤入租界继续在军统领导下进行抗日活动,第四支队基本损失殆尽,第五支队余部则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无论如何,为抗战抗日做出贡献牺牲的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