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寒对税警总团的一营的前沿阵地也是非常满意。
不过这也只能是特列。
朝中有人好办事,谁让一营的营长他爹是梁启超呢。
还有一个学贯中西的建筑大师的大哥。
加上宋子文对抗战抗日的绝对支持,才有了这样的坚固堡垒工事。
看来对面的小鬼子有的好看了。
此时对面的日军也不简单,准备指挥进攻的是日军的新锐将领林大八大佐。
林大八是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7联队大佐联队长,也是个胸怀大志的家伙。
林大八出身于军人家庭,早年就读于东京陆军幼年学校。
后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
但是成绩不行,最后没能考上东京陆军大学。
心里那个憋屈啊!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都读完了,最后竟然没有考上陆军大学。
于是另辟蹊径,去沙俄的莫斯科留学,还在神户大谷塾学习蒙语,最终成了一名“俄国通”。
先后做过军事顾问,特务机关的机关长。
看在他“多才多艺”的份上,他的晋升在无天组(非陆大毕业生)中算是快的。
1931年8月林大八晋升为步兵大佐,同时改任金泽第九师团步兵第7联队大佐联队长。
此时他的同学同为陆军士官学校16期毕业的冈村宁次、都已经当了四年大佐,静等着换少将肩章了。
林大八自诩博学多才,当然也看中国的名著了。
日本人其实很推崇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看中文书籍是很高大尚的事情。
特别是这些没有考上东京陆军大学的日本军界的军官。
以捧着中国名著为荣,以儒将自居。
林大八喜欢看的中国书籍是《三国志》,他最欣赏的将领是魏延。
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他自己也想凭借自己高超的才艺,领军打败对面的中国军队,然后升为将军,最后成为独当一方的师团长。
可惜林大八的《三国志》没看完。于是他只看到了开头,没看到结局。
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功绩显著。但在诸葛亮的手下,他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
直到诸葛死后,魏延终于爆发了。
只是他不知道诸葛亮早已将他的命脉把准。
早在生前便把马岱安排在他身边,假装跟他一起叛乱。
于是魏延按照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死亡方法按部就班的行走。
在与杨仪对战时。
高喊谁敢杀我!
身后马岱仿佛听到了命令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我们在感慨诸葛亮料事如神的同时,也为魏延这货深感同情。
当然也对林大八的欣赏水平不敢恭维!
这是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是顶头上司日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打过来的。
植田谦吉此时非常的郁闷。
作为日军上海方面的总指挥官,他带领日军第九师团从国内增援上海,接替了野村吉三郎担任司令官。
第九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师团之一。
仅次于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师团和编入关东军的第六师团,是目前日本军部能够派出的最强的部队了。
第九师团是甲种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全师满编人员共28200人。
而这支日本目前最强的第九师团,加上第24混战旅还有海军陆战队近四,五万大军。
加上四艘航空母舰几十条各式军舰,300多架飞机,竟然还是打不垮对面的中国军队。
而据手下步兵第7联队大佐联队长林大八报告;对面的中国越打越强,战斗力不降反升,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好,他手下的中队长都牺牲了好几个了,损失也较大。
植田谦吉开始头疼起来,不由拿起了一本中国的名著《水浒》翻了起来。
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看上去有气质,特地习读中国的传统名著。
虽然他也看不懂。但人前人后都要装模作样的拿着一本红楼梦》做样子。
不过《红楼梦》实在是看着头疼,植田谦吉最近开始看《水浒》了。
特别喜欢看潘金莲的那段;那小娘们,老淫荡了。
当然看《水浒》他也学了点东西,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闪。
李逵就靠那三板斧,对方抗住了,就跑,扛不住,就嘿嘿。
现在看来驻守庙行附近江湾镇的这支中国军队太厉害了,不好打。
那就换个方向进攻,我就不信所有的中国军队都像庙行江湾镇的守军,有这么强的火力,这么猛的战斗力。
于是植田谦吉拿起电话,打给手下的联队长林大八,命令道;“林,你对面的中国军队太厉害了,骨头硬的大大滴。你的换个方向进攻。
中国军队普遍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一个阵地被突破,其他阵地的官兵就会全线溃退。
你的找个弱点的地方干活,攻下国军的阵地,他们的逃跑就必须滴,你的明白?”
日军第九师团第7联队联队长林大八大佐马上回答道;“哈伊。”
这个大学都没考上的日军联队长连续攻击国军庙行阵地,先是被替换接防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所阻挡。
打了两天,以为可以快突破时,又被后来的中央教导总队替换接防。
步兵第7联队越打越吃力,越打越费劲。
对面的国军怎么机枪越变越多啊,枪法越来越准啊,最后竟然还有迫击炮,还有山炮的支援。
我的天啊!这块骨头太硬了,实在是啃不动。还是师团长说的对,换个软柿子去打打。
日军联队长林大八决定改变进攻方向,将他的这次攻击目标放在了上海南市。
他不知道的是他这次面对的中国军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