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

汪寒仔细观看这份极其准确细致的军用地图。

发现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南市,后面不远处有一座火车站。

这座火车站就是上海北站,上海陆上交通中心和枢纽。

日军重兵攻占的目的就是企图占领这座火车站。

日军一旦占领了此处,就可以将中国守军中央分隔,而中国守军也会被日军左右攻击,从而两边受攻。

而火车站的两边都有铁道线。

日军一旦占领车站,沿着铁路线进行攻击。

到时候整个上海市区的中方守军阵地就会被切割分断,进而全面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汪寒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南市的阵地和防区绝对不能失守,一旦失守,就被被日军占领火车站的重地。

如果死守,日军利用火炮的优势,狂轰滥炸之下。

即使税警总团这样的精锐部队也是极难坚守。

就算是死扛硬守,也会伤亡惨重,最后部队会失去战斗力。

可是又不能不守,敌我双方都知道火车站是战略要地。

谁占领此处,谁就有地利优势。可以左右调动兵力,进退自如。

汪寒的大脑开始快速的转动起来,仔细回想后世这场战役的成败得失。

当看到火车站的标志上面,标有炮塔和列车的标志时,汪寒眼睛一亮。

这不是铁甲列车吗?

此时的上海北站正好停有两辆当时极其少见的铁甲列车。

铁甲列车,也称装甲列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中国红极一时。

一度成为当时战场上的决胜利器。

随着岁月的流逝,铁甲列车在其后的时间里虽然仍有运用。

但作为一种高度依赖铁路线的过时武器,风光不再。

说起铁甲列车,不得不说一个人,军阀张宗昌。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进入了民国时期。

民国有出现过一段混乱的军阀割据时期,一时间各路军阀粉墨登场,演绎了一场场形色各异的荒唐的闹剧。

在这些荒唐的军阀中,张宗昌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张宗昌的绰号较多,有“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五毒大将军”、“张三多”,“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哪三不知呢?

据他自己讲就是,老婆不知多少,手下的兵不知道多少,钱也不知道多少。

可谓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传奇人物。

张宗昌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

从小的生活缺吃少穿,生活艰苦。放过牛,买过酒,当过点炮手,总之就是从小尝尽人生苦冷。

武昌起义爆发了,张宗昌便只身投身军营了。

此后混的风生水起,最后做到了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旅长兼绥宁镇守使。

而这时他的好运气又来了,当时中俄边境上涌来了很多俄国沙皇的溃兵。

这些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愿意把武器交给张宗昌,只需折算一点遣散费即可。

由此,张宗昌在获得了大批俄国军械的同时,又编成了一支500人的白俄军,也就是后来的铁甲兵团。

张宗昌通过收编这支白俄军,获得了大量的俄国武器。

计有六千支步枪、二十多门大炮和四十几挺重机枪,还有整箱整箱的手雷,这在当时可是不容小觑的。

而且,在沙俄溃兵听说张宗昌收编白俄军后,也都纷纷赶来投靠。

人数扩大到2000人左右,成为张宗昌手下一支能征善战的外国雇佣军。

虽然每次战争都会有损耗,但当时白俄有不少人在东北,因而张宗昌的这支白俄军也总能得到及时补充。

白俄部队的士兵个个身材高大,作战勇猛,其中也有不少军械或者技术专家。

因而很受张宗昌的青睐。特别是被这些人改装过的装甲列车,在战争中往往能起到奇兵的作用。

最开始的铁甲战车比较简单,是用运输用的货车。

四周设置土袋,由白俄兵架设重单机关枪,能射击三面,进退自如。

后来由白俄技术人员设计,令济南津浦铁路大厂,将货车外层加装铁板。

制成长城号、长江号、云贵号、河南号四列铁甲车正式成立铁甲车队,每列车都安设大炮6门,马克沁重机枪24挺。

如此一个装甲怪兽,火炮机枪如此之多,加上沿着铁路线飞驰而下。

火力之强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几乎在当时是神一般的存在。

此后张宗昌在军阀大战中失利,被迫下野。

但是张宗昌毕竟是北洋军阀奉系高级将领,张宗昌寓居日本期间。

日本的军政要员、朝野政客频繁登门拜访,拉拢他与日本合作。

张宗昌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始终抱有警惕。

他把与日本政要交往中了解到的情况,写成密件,派亲信刘怀周带回国,交给张学良。

张学良十分重视,让刘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请张宗昌即刻回国。

但日方认为时机未到,不许他回国。张宗昌寄人篱下,只得忍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想利用张宗昌帮助在华北组织傀儡政权,同意他回国。

1931年10月,张宗昌搭乘日轮“奉天丸”回到旅顺。

正在东北视察的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奉日本政府之命到旅顺,劝说张宗昌出山帮助日本人。

不料,遭到拒绝。张宗昌还对白川说出一番“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话来。

张宗昌把日本人比作入室大盗,令白川非常难堪。

此后在张学良秘密安排下,张宗昌乘火车抵达北平。

张学良亲往车站迎接,安排他定居北京,并请求南京政府撤销对他的通缉。

张宗昌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我是张宗昌,不是张邦昌”,不会做对不起国家的事。

张邦昌原是北宋官员,力主向金国投降。

北宋灭亡后,他又建立起傀儡政权。张宗昌借此向世人表示,自己不会卖国求荣,甘为汉奸。

张宗昌不愿听从摆布,日本人无可奈何,最终放弃了对他的拉拢。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不光彩一生中少有的一个亮点。

最后再说下张宗昌的文采。

什么?一个放牛娃,当兵打仗的土匪,就算最后成为了军阀,他也不可能成为文学家呀!

但是,但是,咱们的张军阀还真是一个有文采的诗人。

张宗昌虽然一支被外界认为是一个粗人,成名后,却喜欢舞文弄墨。

于是,拜师学艺。一番苦练之后,张宗昌开始初懂文墨,不久竟然出版一本诗集,并分送诸友同好。

也许在张本人看来,他是在用心创作,其诗足以与古代传世之作媲美。

不过我们可以欣赏两首张宗昌的小诗,,,,,,。

第一首;咏雪。

咏雪;作者张宗昌。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下雪的景象,可以说是发前人之未发。

第二首;大明湖。

大明湖;作者张宗昌。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通俗易懂,俚俗谐趣,都被这首诗写尽了。

第三首最有意境,大风歌。

大风歌;作者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抱负也真不小,竟然要“吞扶桑”,不过这个是要点赞的。

咱们就满足张大诗人的愿望,看着铁甲战车去——大炮开兮轰他娘。

用铁甲列车来轰他狗日的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