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汪寒升任正式巡警后的的第一个大案,如果不做出点成绩来,不仅上面对自己信任有加的警务处老大会有想法,下面的那些印度阿三们也会不服气。
所以汪寒决定一定要侦破此案。
同时也因为这个马修神父对国人还算不错,帮助过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上海百姓。
但是以目前汪寒的处境,想要在短时间找出线索,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人手有限,毕竟上海那么大,可以藏身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就在汪寒冥思苦想的时候,外面传来;“卖报啦卖报啦!明报,新闻时报,有最新最近的新闻啦。”的报童叫喊声。
听到外面报童的卖报声,汪寒瞬间有了想法。
传媒,媒体,报刊,杂志等是这个时候的主流新闻渠道,如果将这些报刊杂志全部收集起来,然后从中可以找出信息和线索啊。
类似与后世的大数据和云计算。
汪寒当即将巡捕房的老司机王俊请来,此时的汪寒俨然已是巡捕房的红人。
王俊虽然是老巡捕,但是对这个年轻人也是比较尊重和重视。
尤其是汪寒对人和气友善,上次痛耍了印度阿三之后,狠狠的打击了这些家伙们的气焰。
这次汪寒请他来帮忙,王俊当然一口答应。
王俊是老巡捕,地头熟,关系广。
汪寒请来帮忙找一些人去将最近一年发行的报纸,刊物,杂志等都买来。
说实话,这还是个体力活。
这需要到附近的旅馆,酒店,餐厅,以及相关单位去收集。
因为这些地方会专门提供报刊杂志给客人观阅。
至于前期的报纸,也会收存下来。
这需要大量的人手。王俊将租界“斧头帮”的头目找来,由他们发动手下去弄。
同时也派人去上海各家图书馆去收集这些资料。
因为图书馆除了收集图书典籍资料以外,也会收集一些发行的刊物,以及报刊杂志等文献留存。
所以王俊也派人去了“东方图书馆”,“上海近代科学图书馆”,“上海市市立图书馆”,“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图书馆”,“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以及各高校大学的图书馆去采集相关讯息和资料。
最后这些被收集起来的报纸,杂志,刊物,还有寻人启示,招聘讯息,等各式各样的材料林林总总一大推都被放在巡捕房的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
汪寒又请警务总监的联络官安东尼帮忙调来巡捕房的各个做文案工作的人员过来汇总归档。
这些文书文秘有20多人,都是具有大学毕业的背景,在法租界从事相关文案工作。
汪寒她们对这些资料进行甄别和分析。
并划出了几个关键词;例如神父,侄女,索菲亚,租界进一个外来租住旅店酒店房客名单,电话,赎金等。
经过三天三夜的不停甄别,终于在最近一个月的报刊杂志以及各种公开发布的讯息里面找出几条明显的讯息;
一个月前,有三个外地人在租界的某小旅馆登机入住。并交了一个月的房钱。
这三人每日白天大睡,晚上出去,行迹诡秘。
并且曾打听过马修神父在法租界住所外形图,以及附近的交通路线等情况。
而就在三天前,这三人提前离开。预交的房费也为结清就匆匆离开。离开的时候冲冲忙忙,好像还带了一个大包裹。
据相关讯息显示,他们三人还在码头租了一处仓库云云。
其实这就是后世的大数据调查。将关键字和相关讯息键入,然后从浩瀚如海的资料信息中来甄别出来有用的讯息。
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极其的耗时费力。
需要大量的人手以及专业的掌握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对关键词和巡官讯息进行分析和甄别,然后将看似不相干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找出有用的讯息。
多亏租界的老司机王俊找到“斧头帮”的帮派利用他们方方面面的关系,还有警务处帮忙调来的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等。
其实在后世就一台计算机和电脑就可以完成,但是在这个年代还是必须用人力和手工来完成。
这里做个简单的比较。
民国时期的大城市,人口密度也是相当高的。
当时的南京市,1912年南京城内人口269000人。
1927年划南京城区为南京市,南京市域为43平方公里的明南京城和浦口商埠区,当年为360500人。
而1928年便迅速上升到497526人,1934年已达到795955人。
1935年时,由于3个乡区人口的并入,全市人口已突破了100万大关,其中城区人口数为853781人,乡区人口为161669人。
其二北平市。1912年北京城内60平方公里人口合计725万,1924年增加到87万,1925年四郊划入北平,当年市域面积707平方公里,人口突破百万,达到126万。
至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市人口已达1527万,其中内城和外城1086万。
再说上海。1914年,上海市区华界人口810175人,若加上两租界,当年159万。1920年市区人口达200万,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市域扩大,面积49469平方公里,此后市域只有扩大没有缩小,市属辖境包含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部分,1928年全市280万左右。
(民国时期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有,武汉市130万左右。天津市110万左右,广州人口120万。)
而作为民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此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50万之多,是名副其实的运东第一大都市。
所以要想在数百万人口的大上海,找出几个小毛贼和绑匪出来,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不过汪寒凭借后世的头脑运用大数据关键词云计算来精准定位分析,终于在短短的三天之内找到了相关线索,并精确的定位到了绑匪的落脚处——就是黄浦江边码头的一处仓库。
不过当汪寒带着巡捕房的一队人马赶到江边的仓库时,却发现已经有人将这处码头封锁并包围。
难道还有人比我还快?他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是什么人竟然能够捷足先登啊?
汪寒觉得非常的诧异。
他来到这处仓库外围被人封锁的地方询问;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些人一个个身穿宽松的和服,貌似是日本浪人。
脚上穿着木屐,腰里别着长刀,一个个凶神恶煞一般,根本不把巡捕房的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