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二十一章 走马上任

另外作为租界的巡捕,可以说是万事通。什么事情都可以管。

违章占道,门前三包,卫生状况,营业执照,街道巡查、管理小贩、治安巡逻,交通维护,抓捕犯人等等。

甚至还要承担街道社区负责的人口统计,政策宣讲等职责。

相当于后世的环卫,城管,卫生防疫站,工商税务,计划生育办公室,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警察局。

而且作为租界的直接管理者,还有各种油水和外快。

所以每个月的薪水几乎是纯收入,加上各种津贴补助,隐性的收入加起来还是很高的。

现在汪寒一到联络站,就自己解决了工作问题。

而且巡捕这份职业收入也不错,对以后开展地下工作很有帮助。

这一点对目前艰难运行的联络点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钱,没有收入,维持生活才能更好的工作。这一点对郑刚和赵静两人来说深有体会。

第二天,汪寒一早来到警务处中央捕房,开始了正式的巡警工作。

汪寒被分到王俊的手下先开始实习熟悉情况。

王俊是一名老巡捕了,已在巡捕房做了七年巡警,目前是一等巡警。

巡警是华人巡捕里面最低的职位,从下到上分为三等。通常升一级需要三年的时间,九年之后才有机会升为一等巡警。

前提是在这段时间里,没有犯过重大过错。

而王俊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升到巡警的最高位置,下一步就是探员了。

探员职位也分三等,探员之上就是巡官。巡官职位分两等,从巡警升职到探员再到巡官之后,待遇和工作环境都会好很多。

而华人巡警一旦升职到巡官,已经是职业生涯的最高职位了。

通常情况一名巡捕要二十四年的时间才可能升职成为巡官,而华人巡捕在法租界巡捕房所能担任的最高职位就是督察长。

华人巡捕做到巡官督察长这个位置以后,就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在等级上不可能升到巡捕房总巡或者副总巡,于是安慰他们的只有涨工资。

现在巡捕房安排一名一等巡警来带汪寒这名新手,说明对汪寒的重视。当然也不排除是上面有人打了招呼。

对于这一切,汪寒欣然接受。

朝中有人好办事,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能够尽快的进入巡捕这个职业病尽可能的熟悉环境以便开展工作。

在王俊的带领下,汪寒第一天的工作就是在法租界四处转悠,熟悉环境。

首先王俊介绍了法租界警务处的历史;

法租界警务处是由最初的小雏形的捕房发展起来的。1856年初,法租界开始雇佣3名外籍巡捕,日夜巡逻。次年底设立了巡捕房,由领事管辖,当时设有捕头3人,巡捕18人,典狱、书记、交通督察员各1人,华籍雇员5人。

1862年后,巡捕房改隶于公董局,改称警务处,设有总巡1名,捕头4名,巡捕20名,当时首任总巡叫龙德。1909年起,法租界的警权逐渐扩大到越界筑路各处,警务处的机构越来越庞大,至1914年,警务处成为独立的机关,直属总领署管辖,设有正副总监、总巡6人,目前总监是费沃利。

下辖秘书处、侦探处和政治部等单位,先后在法租界设立了中央、小东门、麦兰、霞飞、贝当、福煦等六个分区捕房全警务处共有巡捕2197人,所化经费占公董局每年全部预算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30年代的上海法租界十分繁华,风格各异的小洋楼、茂盛的法国梧桐、留声机、靡靡之音、月历女郎、百乐门舞厅、黄金荣、杜月笙的流氓天下,“冒险家的乐园”、银行、股票、交际花、亭子间、霞飞路、还有那浓浓的咖啡香和甜美的冰淇淋……。

介绍完王俊带着刘浩开始熟悉和巡视这个奢华,迷离的花花世界,集荣耀与耻辱于一身的地方。

指着前面商铺林立的一条马路,王俊介绍道;“这里是霞飞路,是法租界主要的商业区。其中吕班路以东大多为华人经营的店铺,从吕班路到亚尔培路的霞飞路中段多白俄经营的店铺,以服装店、面包房、咖啡馆为特色。”

接着来到了公馆马路。王俊指着前面一栋带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3层楼建筑说道;“这是法国领事馆,是租界巡捕房重点看护的地方。”

又来到一条两边梧桐树茂密,清净优雅的马路旁,沿路均为高级住宅区,和各式花园洋房。王俊介绍说;“这里是贝当路,是租界法国人及少数上海有钱人的休闲住宅区,一般人等不得入内。”

此时两人已经来到租界的中心地段——徐家汇,只见这里各类极具西方特色的建筑群遍布周围。

王俊介绍道;“这里是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在华活动的两个中心之一,各种教会机构——圣伊纳爵堂、主教府、好几个修道院、天文台、印刷所、藏书楼、男女中学等等形成规模庞大的教会区。

此外还有有名的震旦大学,这是和公共租界里另一所有名的圣约翰大学齐名的两所最著名的教会大学。‘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

这时来到了前面有一座法式宫廷式建筑物的地方。

“这里是毕勋路,前面的这栋大楼就是法租界的最高权力机构——法租界公董局。公董局相当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总董相当于法租界最高行政长官。

总董官邸旧址整体建筑采用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由于色彩和外形酷似美国白宫,因而有“小白宫”之称。”

法租界里相比上海中国人居住的华界地区,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建筑有序,道路通畅,确实看得出租界当局的管理水平。

这时来到一条极其幽静的小路。

全长不过一千多米,这条路上老树垂阴,洋房密布,太阳伴着云朵时隐时现,恍若时光慢了下来,些许慵懒,几分感叹。

似乎每一道门户每一扇窗棂后都藏着故事,或隐或现,终成为过往。

“这就是福开森路,是法租界最优雅最有品味最适合居住的地方。上海的政界名流,文化名人,众多影视明星都喜欢在此买房或者租住此处,这里的每一栋楼,每一间洋房几乎都有故事,它们背后的漂亮和华贵让你感到有点落寞和意外。”

王俊说出了有点文艺化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