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九名队员加上吴刚和汪寒两人就有十一人,距a类特战小队的标准模的12人模式还差一人。
不过这点难不住吴刚,他将高尧补充进来。
高尧,蓝军警卫连连长。格斗,搏击,军事技能高手。
就这样,以吴刚为队长,汪寒为副队长,加上招募而来的九名人才和警卫连连长高尧,12人的a类特战小队的架构终于组建完成。
此时这支12人的特别小分队全部集中在中部战区某训练基地,由汪寒和高尧两人开始训练和培训这九名队员。
这些人虽然都有一技之长,但是既然加入了特别小分队,就要以军人的作风和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并培训他们。
曾为曾经的特战大队的教官汪寒,当仁不让的作为了小分队的训练组长和教官,警卫连连长高尧作为汪寒的助手。
而吴刚身为小分队的队长,也亲自带头作为其中的一员接受汪寒的训练和培训。
从最开始的新兵基础军姿、列队、走队列、稍息立正、停止间(行进间)转法、三种步法、步法变换、脱戴帽、蹲下(或坐下)起立等等。
这些花了三天时间。
没有达标的没有完成的,晚上开小灶苦练加练。这些最简单的东西没能耗费太多的时间。
这些队员们个个都是顶尖技能的人才,论智商都是超过140以上的天才。如果连这最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不了,自己都会羞愧。
三天以后,小分队的队员们都有了基本的准则和模样了。
然后是3公里越野跑、单双杠训练、木马以及体能训练。队列会操,单兵军事技能和班排队列训练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这方面汪寒绝对是严格要求。
只要是动作不标准或者不合格。轻则罚站一小时,重则操场跑十圈。
如果还不达标,晚上加练。练到合格为止。
接着是400米障碍、投弹、射击、单兵战术、军体拳和擒敌拳,还有军事基本业务知识学习。
10天后,开始战地救护、投实弹、进行应用射击训练、五公里武装越野、基本班战术队形、基本地形学、武器的保养、三防知识等等,然后进行考核前准备,进行考核。
三个月后所有队员在汪寒和高尧两名军中高手的指导和训练下,在吴刚亲力亲为示范和其他小分队队员的帮助下,小分队所有10人全部完成和达到训练要求和标准。
这只是开始。
三个月后小分队来到某空降军基地,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主要围绕体能,射击,战术,攀登,游泳泅渡,军事地形学,伞降机降,捕俘格斗,野战生存,障碍,装备操作这几个大科目进行。
期间一切以训练为重,不叠被子,不练队列,每周往往要训练六天。
可以说完全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法和模式来训练这帮队员。
从早操到下午体能训练时间,还有晚上夜训,有时会专门挑半天或者一天进行极限体能训练。
训练强度之大看的基地的空降军官兵们都咋舌不已。
这支小分队的教官简直是个疯子。
如此的训练不怕将人练垮码?
实际上这些小分队的队员选择加入并宣誓,就将个人命运和集体荣誉融为了一体。
而且这些小分队的队员有些队员本身就有极好的身体素质和基础。
如山东大汉刘务生原来就是部队侦查连的尖子,虽然被调到炊事班,但是军事技术那绝对是钢钢的。
还有其他等人如猎人出身的张三,常年在深山老林,高海拔区域活动,身体体能也是极佳。
当然小分队员中也有两个拖油瓶。
一个是电脑黑客王斌,一个是网站主播杨华。
这两人长期都只是在电脑前做事工作,平时的锻炼和运动较少。
一下子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身体肯定接受不了。
所以对这两人,汪寒和队长吴刚以及助手高尧商量后,决定降低王斌和杨华两人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因为以两人的身体条件,再怎么训练苦练,也达不到一名真正的特种部队士兵的要求。
与其拔苗助长,不由退而求次。
让他们发挥自身的特长。
因为一支特战小队里面,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是突击手,也会有观察手,狙击手,医疗兵和通讯联络方面的队员各负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