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章 河边镇风云,粉碎鬼子偷袭阴谋

杨小朋:“哎、俩位,这回,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下河弄几条来给工兵科班的大家尝尝新鲜……”

陆教官和李超杰:“好啊、好啊……”三人嘴上轻松、心中装着大事赶路。

镇中一棵榕树阴下,一位穿彝族服飾、身体爽朗的老妇人,坐在树下卖热带水果,香蕉、芭蕉、芒果、波萝等。

杨小朋见了叫着:“奶奶、奶奶”跑过去。老妇人眯着昏花的眼睛转过脸来,等杨小朋跑到跟前才看清:“哎哟、这不是杨小朋吗?小朋、小朋你这两年到底跑哪点去了?家里到处找你找不着。急死人了。咋个你当兵去了?”

杨小朋:“奶奶,是呢,我好好的,上军校了、我上军校去了。是在昆明的云南讲武堂军校。”老奶奶满脸笑容拉住两年多不见,上穿白衬衣下着军裤的孙子,上瞅下啾瞅、左看右看瞧个不够,李超杰和陆教官也走了过来。

杨小朋:“奶奶、奶奶,现在我不得闲,以后我慢慢给你讲。现在我们有紧急事要找我爸爸,他在哪里?快告诉我。”

老奶奶:“哪样急事?这么等不得?”

杨小朋:“真的是急事、真的等不得。赶紧告诉我们。”

老奶奶:“你爸爸刚走回去。现在可能就在家里,你们去瞧就是了。”

杨小朋站起身:“好、好、奶奶,我去了,等得闲我再来给你讲我的事,走。”三人匆匆往家跑去。

走过竹林,看到绿荫丛中有个柴院,繁叶中拥簇着一幢土木结构两层瓦房。院门敞开着,杨小朋、陆教官、李超杰三人来到院中,只见杨小朋的父親—杨永山,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壮实汉子。正从墙上摘下篾帽戴头上,手拿杆枪準備出门。杨小朋见了兴奋地双眼发亮叫着:“爸爸、爸爸。”跑过去。惊醒了趴在墙角睡觉的大黄狗,它跳起冲来狂吠。“欢欢、欢欢,你认不出我了?”大黄狗叫了几声认出是小主人,马上闭口息声把尾巴摇个不停、表示迎接。

熟悉的声音、戳动杨永山的心,他猛然回头:“哎哟、小三、小三、三儿子你回来了。”放下手中的东西奔来撫住杨小朋的肩膀、上下左右打量个不停:

“长高了、长壮实了,小三、你跑哪去了?家里的人到处找你,找不着”

杨小朋打断他的话:“爸爸,有紧急事情,我念的军校的两位长官要找你”

杨永山困惑地:“咋个?你上了军校?什么时侯上的”这时李超杰和陆教官也走拢过来。

杨永山看看三人:“你们就是去镇公所找镇长的三个?没想到我家小三也在其中,太好了。事情我己知道了,放心,今天晚上我就安排、指派人手。明早天一亮就带好口粮去河边干活计赶工去。这是军国大事、我们界河镇的民众都认得,耽搁不得,都会积极出工的。”李超杰和陆教官忙上前与他握手道谢。

陆教官:“麻烦你们了,谢谢你们了。杨大哥,镇长呢?”

杨永山:“镇长和我的大儿子昨天去县城办事,明天就回来。放心,镇长有事都找我商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军国大事不敢耽搁。放心、绝误不着你们。谢哪样麻烦哪样”

陆教官:“有界河镇的民众的支持、我们在这里的的战备工程就好办了。麻烦你们了,谢谢你们了。”

杨永山:“谢哪样?麻烦哪样?我们也怕日本鬼子来偷袭我们。来我们这里住扎守备,该我们谢谢才是。”

这时柴院门口、一位四十多岁、眉清目秀的彝族穿戴妇女和两鬓白发泌着汗珠、满脸欢悦的老奶奶进来。老奶奶一手拉住杨小朋一手拉住陆教官:

“三孙子,我来瞧瞧我的三孙子。长官、谢谢你们了,把我的三孙子也带来了。长官你们不能走,不能走、一定要留下吃中饭。以表表我这个老奶奶的心意。”

李超杰:“老人家你不摆摊了?”

老奶奶:“没得心思摆了,我要回来招呼客人,看看我的小三孙子。小朋、杨小朋。你当了兵啦?你刚才还说是上了军校了?昆明的哪样、哪样军校?真有出息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杨小朋:“奶奶、是中央军校昆明第五分校,云南人都习惯叫做云南讲武堂。”大家又都笑起来。

黄狗“欢欢”伸长舌头摇着尾巴若無其事在人中间蹿来蹿去,抬头望着大笑的人们。

那位精明能干的彝族妇女笑吟吟的拉住杨小朋仔細端祥自我介绍:“我是杨小朋的妈妈,你们不能走,难得的好人带我三儿子回了家,谢都还来不及了。我马上就去做饭。好好谢谢你们。”

陆教官:“不用了、我们不能留,事情还多呢。”

李超杰:“我们回去炊事班已做好了饭。”

杨永山:“不行,俩位长官、你们不能走。饭菜马上就整好,吃顿饭误不了事,磨刀不误砍柴功,也让我略表敬意。”

杨小朋:“陆教官、李班长,你们就在我家吃顿饭吧,我和我爸爸去河里试试能不能捉到鳇鱼,也能带些回去给弟兄们尝个新鲜呢。”大家再笑起来。

一张当桌用的大园竹簸箕上,安放许多盛满各色彝族食物的碗,围坐着老奶奶、杨永山、杨小朋、李超杰、陆教官和杨小朋的四弟、五妹。

杨永山手端酒碗动情地说:“首先这碗酒,我要感谢李超杰贤侄,是你把我三儿子引上正道、不再飘泊。再感谢陆教官老哥教我三儿学本领。让我的三儿子将来也会成为一个打日本鬼子的军官。好、我先敬俩位一碗、先干为敬。”仰首饮个碗底见天。

杨小朋也站起端酒碗说:“我要感谢奶奶、感谢爸爸、妈妈把我养大。我调皮捣蛋不听话,急坏你们了。很对不起,”他弯腰向老人们鞠躬,继续讲:“但是我是很爱你们的。我敬你们一碗。”仰首喝下。

老奶奶和他母亲都喜笑颜开,老奶奶说:“我小三孙孙长大了、懂事了,等你大哥、二姐回家见到,他们也会很高兴的。”

杨永山也很欢喜,拿起那个上贴着个“贾酒”字样红纸招牌的土罐子,指着给大家看看招牌,才倒进各位的酒碗里来。

李超杰指着酒罐对陆教官说::“这是好酒。是个旧山区贾沙寨子酿出的好酒,只有那个地方的水土才能酿得出这种风味的好酒来,真正的贾沙贾酒、好酒。”

陆教官摇摇头低声说:“我晓得个旧贾沙出好酒、只是我不会喝酒。我身体有病,忌酒不敢喝。”

李超杰尝一口点点头:“唔,真是贾酒、好酒。味道甘甜淳厚、风味独特。”

杨永山满面笑容端起酒碗:“按照我们彝家的规纪,要敬贵客三碗酒,贵客得喝。会喝不会喝都要喝。不喝就是看不起人,喝了酒就是好弟兄,有事好商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