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说实话,诸葛亮要是在现场,知道魏延的想法的话,真的会说一句——魏老匹夫,太特么难为人了。
虽然说吧,论官职,胡遵肯定要比胡奋更高,早在十年前,胡遵就是左冯翊太守了,但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这么简单的去对比的。
而隔三差五的去虎牢关外溜达一圈,那也是胡奋的日常。
魏延和诸葛亮,张溪等人的交情,很难有简单的语言去形容的。
胡奋依稀记得吧,除了司马懿刚刚撤兵那会儿,胡奋领兵到虎牢关外耀武扬威的时候,王凌会出来看一眼.之后的几个月,王凌知道胡奋也是例行公事,连看都不出来看的了。
但是呢,胡奋一直在积极的做着准备,他在巩县驻扎的这段时间,没事儿就打造一些云梯啊,钩梯啊,冲车啦这种攻城器械。
这次北伐过后,胡遵的官职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毕竟上面已经没啥位置了,最多就是武职上会有一个提高。
哪怕平时彼此关系再不睦,紧要关头,魏延还是会下意识的选择相信诸葛亮的。
这才是魏延选择姜维谋略的底气所在.他是真的相信,诸葛亮能在没有任何情报支持的情况下,配合自己夹攻虎牢关。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跟关君侯一样,打仗喜欢全家上阵的.很容易一死死一个户口本的。
嗯,这是魏延对诸葛亮的信任。
所以嘛,这段时间,诸葛亮其实是一直呆在洛阳处理政务,整理前线情报,做好后勤和情报传递,以及提前准备战后安抚工作。
这是二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感情,尤其是随着早年一起奋战的兄弟战友们越来越少,这群剩下来的人之间,彼此的信任,反而更加深刻了。
这才是诸葛亮愿意选择信任和退让的人.魏延可真的不是。
而胡奋的情况,跟胡遵不一样.胡遵当年只是向张溪主动投诚,并没有在张溪手下作战过,可胡奋可是正儿八经的经由张溪手下,一手磨炼提拔出来的人。
胡奋,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关注,连诸葛亮都在留意.隐形的政治资产,可比他老爹要强的多,将来的前途也会大的多。
虎牢关的王凌只有五千人驻防了,他无力再出兵对洛阳造成什么威胁,而诸葛亮在巩县也只有一万人,在洛阳只有三千人,兵力也相当的吃紧这里要顺带说一句,那个该死的张元长,居然就这么名正言顺的扣着王文舒手里的两万士卒,不放回来了。
可问题是,这年头,不论是汉,还是魏,又或者是吴,四征,四镇这样的临时官职越来越变得常设化,导致四征四镇将军的地位越来越高,隐隐已经有了超越四方将军,仅次于四大将军的意思。
这个吧,就是姜维不懂了。
当然,换成张溪也一样。
有一说一哈,胡奋的仕途,其实走的比他老爹要顺畅的多。
这个极少数情况,一般都是张溪坚持认定某种战略可行的时候。
虎牢关上的王凌,居然主动现身了。
胡奋不是那种为了建功立业就脑子发热的愣头青,他还是有脑子的,知道就自己手里的这点兵力,压根不可能对虎牢关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且,这个时候的诸葛亮,真没太把心思放在虎牢关方向,他本人甚至都不在巩县。
怎么今天这货居然还亲自登上关楼了?!
再仔细倾听怎么好像这个虎牢关背后,隐隐有喊杀声传过来?!
难道有人在背后攻关?!
唔.好像有机会可以立功了哈.
胡奋一想到这里,立刻兴奋的命人回巩县去取攻城器械,全军扎营,准备攻城。
顺带,胡奋也没忘了命人急速赶回洛阳,通知诸葛丞相。
()
wap.dingdianor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