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纶~阁下,静文章。”
“钟鼓楼~中,刻漏长。”
“檐铃响,响叮当。”
嗯?!
韦连溪三人听到这首小曲后。
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周宁唱的这古怪小调,不像现在流行的乐舞。
更不像诗歌。
感觉有些怪怪的,却又非常的好听。
更为关键的是。
周宁的祖上不是关中人吗?
怎么能说这么标准的一口吴语?
其实。
韦连溪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了。
但却一直没有问出来。
“哈哈!”
周宁笑了笑,解释道:“我唱的是评弹。”
“还有我的吴语,都是跟一位行商学的。”
周宁随即杜撰了一个江南商人去长安行商。
然后和他祖父一起被突厥人掳走的故事。
“难怪如此。”
几人恍然大悟,然后又兴致盎然的让周宁多唱两句。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可言。
过年时逛个庙会就够他们乐呵很久了。
所以。
对于这种小调,也是非常的热爱。
周宁从善如流。
不仅唱完了《莺莺拜月》,还唱了吴语版的《声声慢》。
悠扬婉转的新式曲调,听得几人沉迷不已。
就这样。
在周宁的曲声之中。
几人到家了。
此时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但各家各户却还依然亮着火光。
周宁知道。
这是渔民们在煮盐。
在海边。
渔民都还有着另一个身份。
那就是盐户。
白天打渔是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