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老子已经颇有见地,收下弟子无数,也留下了许多后世道家名着。
可老子始终认为自己所交所写的这些都只是片面之言,他所要寻求之道,却从未真正的参透过。
但也正是在这种一生修为沉淀的加持下,老子巧合中进入到了超凡状态里。
也正是在这超凡状态之中,老子方才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
并非是他没有参悟道法,而是这世间大道难存。
他之前参悟的那些道,在真正的大道面前不过是相形见拙。
若将大道比作泰山,那他所参悟的那些道,仅仅只是低矮的丘陵。
虽然具备高山之意,却无法与高山之行媲美。
老子在超凡状态中足足停留了有5分钟,比之苏云第一次踏入超凡状态时也不遑多让。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苏云在超凡状态里见过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位古人。
因此留在此地的超凡气息才会如此充裕,再加上天灵地杰的影响,竟然让众多炮弹都在此偃旗息鼓。
然而紧接着在苏云脑海中的画面里,老子缓缓起身,轻飘飘的离开了此地。
他召集了门下所有门徒,像是交代后事一般,进行了最后一次授课。
在这堂课上,老子将自己的感悟告诉了所有学生。
才表明自己所知晓的道,只是大道中的冰山一角。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学无用,相反,这才是他们应该将这些知识告诉更多人的原因。
只有这样才能给后世子孙播种下一粒种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方能长成参天大树。
因此也正是在这堂课后,老子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只叫了几个最亲近的门徒告诉了他们,自己即将远行,西行化蛮。
老子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为后世子孙造福。
他也一直坚信总有一天,大道存世,会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着世人步入修道门中,去参悟这世间大道。
可能是五百年,也可能是五千年,但那个人终究会出现。
而此人将会是当之无愧的众道之祖,而他老子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栽树者。
虽未能见到绿树成荫,为子孙遮蔽炎日之日。
但也总不会辜负他这一生求道之行了。
眼前的画面很快便消失了,苏云如梦方归一般,眼前再度变成了熟悉的老君台。
这段记忆让苏云倍感惊愕,一直以来老子的去处都是一个谜题,无人知晓。
可现在苏云总算是明白了,怪不得在历史中并没有对老子后来之事的任何记载,原来老子西出函谷关,直接离开了大夏,一路西行化胡。
而按照超凡状态中所看到的老子路径,这一路向西,可能抵达的地方将是印度国。
再结合老子西行化胡,佛本是道的民间典故来看,这个可能性是接近百分百的。
苏云看着眼前的老君台久久出神,不得不说,这老子的确是一位圣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心中对道的渴求,可想而至。
而且做这一切的老子从不是为了自己,在他的眼中似乎也没有国界地域的划分,有的只是为后世子孙栽树,以便大道莅临之际,种子能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可是纵然吸收了这较为浓郁的超凡气息之后,苏云依旧没有感受到超凡状态有任何即将蜕变的迹象。
不过苏云倒是能够感觉得到,自己似乎距离超凡之上的未知天地前所未有的接近。
仿佛这方神秘天地就在自己的眼前,只是有一层薄纱遮挡。
只需要将这层薄纱揭开,自己就能窥见这境界的全貌。
这个感知让苏云的心脏都剧烈的跳动了起来,刚才残留在超凡气息中的记忆,也让苏云有了新的方向。
如今这大夏各地的名刹古寺自己都去遍了,这里是最后一处可能存有超凡气息的地方,却没能让自己完全突破。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没有机会了,至少从刚才的记忆中,还有一个地方很可能会存在着超凡气息。
印度国!
老子化胡,布道化蛮之地!
这个想法充斥在苏云的心头,也让苏云的心越发躁动。
这似乎是他最后的机会,尽管苏云也不能确定老子是否能二次进入超凡状态。
但至少对于苏云而言,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
这无异于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老子是否在化蛮之时,又一次进入过超凡状态中。
二次进入超凡状态的事情,虽然在古人中非常罕见,但也不是一个没有过,比如王重阳便曾成功二次入超凡,借此感悟出道祖不出,世间无法之理。
而像老子这样的大德之士,几率只会更高!
再加上他去西行化胡,若无二次入超凡,又哪能度化蛮夷,布道施教?
因此这让苏云很快便做了一个决定,既然大夏已经没什么机会了,那不如就去一趟印度国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