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没有苏轼,没有刘景文,江波说是赠送给虔州的。
那这一首词就是送给虔州的。
这一首诗也可以解读为虔州虽然经历非常多磨难,但也成熟不少,现在的虔州人都应该谨记,要好好生活,莫要造反了。
而江波说把这一首诗赠送给虔州学子,则更好解读。
就是告诉他们,虽然虔州文风非常糟糕,几乎就是文学沙漠,但是大家伙不要气馁,你们所经历的,都是你们生存的养分。
好好努力,终有春暖花开之时。
江波刚刚也是仔细想了想。
他本来只是想要写一首秋天的诗,这样也算是应景。
但是他随后想到虔州学子的情况,他觉得有必要提点一下。
毕竟隔壁吉安,抚州都是才子之乡,文人多不胜数。
虔州到这两个地方也不远,怎么就文风孱弱到这个地步呢?
他不确定自己这样做能不能改变虔州一地的文气。
但也算是尽了一份力气了。
江波写完,抬起头,却见高礼已经泪满眼眶,整个人都颤抖不止。
“高先生。”
高礼回过神来了,随后顾不得抹眼泪,深深一礼,“高礼愧为虔州祭酒,数年无一成就,今日……今日看到大人所书,高礼代虔州三十万生民感激大人的劝勉。”
此时其他人也看到了江波写的《赠虔州,冬景》。
随后纷纷弯腰行礼。
一众虔州学子很快也看到了诗句,一时间纷纷羞愧不已。
虔州文风不行。
他们这些虔州学子,在外边没有任何影响力,只能在虔州这个文化洼地作威作福。
而江波这样的大才之人,并没有指责他们不行。
而是说虔州先天不如其他地方,但是这样的先天不足,也是一种锻炼,只要抓住其中的养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虔州学子也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
张岩玉自然是最为羞愧的人。
他已经人到中年,但是可以说在学业方面一事无成,只能在虔州这些菜鸡跟前说大话。
他根本没有勇气外出,与天下学子斗文比才。
而江波这样的大才之人,依照他的水平,本来是遇不到的。
也就是人家不跟他计较,连续贡献了两首好诗。
江波并不知道众人所想,他只是做了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
虔州一地,就像是绝大多数人想象的一样,穷山恶水。
但放在后世,那就是山多水多的好地方。
虽然并不富裕,但是虔州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根据江波了解,前世连续好些年被评为国家十佳环保城市。
而且他认识的不少虔州同学朋友,他们读书都很用功,很多人也上了清北。
没道理他们的祖先就更笨吧。
所以他想要做一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