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1章 复都之战

“出发!”

王辅臣扛着大纛,斜指东方。

“呜呜呜!”

苍茫的号角声,震碎了黎明到来前的昏暗。

大纛斜指的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

天……

要亮了!

“咚咚咚!”

鼓手赤着膀子,肌肉块块鼓起的胳膊,手中的鼓槌,用尽了全力,一下又一下,砸在了鼓面上。

一人高的大鼓,鼓面震荡,豪迈的鼓声震耳欲聋。

“咵!咵!咵!”

大头皮鞋脚后跟处订着的铁片,踩出了山崩地裂般的轰鸣。

十三万更换了军装的大明将士,身穿合身皮甲,肩抗上了刺刀的复汉枪,整齐划一的朝着东方开拔。

朱由检骑在追风马背上。

亲眼看着一支支军伍,踏上了战场。

步兵单手牵马,右手持复汉枪,腰间的武装带上,挂着五颗手榴弹。

带着收腰、染成墨绿色的皮甲,将一个个汉家儿郎,衬托的格外挺拔。

脚下的皮鞋,只是到了脚踝下。

骑兵大都是不持长枪的,腰间的武装带上,除了三枚手榴弹,还有两柄荣光系列的短枪。

李来亨发明出来的“掷弹器”,被拆成了两杆,挂在马鞍上。

带着长柄弯刃马刀的他们,脚下的皮鞋是高腰款的,倾斜设计的鞋帮,正前方到了膝盖以上,而后方却在腿弯处以下。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护军卒们的膝盖。

毕竟,骑兵速度太快,若是关节处无法护住,到了老年,就容易遭受风湿的折磨。

配备的大青骡,缰绳挂在马鞍上。

步兵和骑兵军装的最大区别,就是精钢制造的护心镜。

步兵的护心镜,是涂抹了油漆,不会反光的。

而骑兵,则是用一块绿布,遮挡了起来。

这是为了骑战时,反射阳光,而特意的设计。

军队全部换装了复汉枪之后,得益于射程的增加,昔日笨重的铠甲,就不适用了。

于是,经过一众匠人的反复实验,最终决定全军换装皮甲。

为了增强胸腹部位的防护力,于是在左半边衣襟上,增加了一块精钢整体铸造的护心镜。

呈现凸起设计的护心镜,不但使得敌人的箭矢容易打滑,更因为一众工匠大佬的反复计算,符合人体工程学。

为了配重,也是为了减少震荡伤害,右边的半边衣襟,采取的是棉甲设计。

内藏厚实棉花的衣襟,形成了一种类似头盔的设计,足以将打击伤害,减少到了最轻状态。

因为左边衣襟镶嵌了护心镜,恰好遮住了胸腹部位。

华夏素来右衽,但是,进入明朝以来,因为地域远迈汉唐,以至于民间右衽并不严禁。

这一点,在没有遭受焚毁的朝鲜古籍中,是有记载的。

比如,疑是《鲁滨逊漂流记》原型的朝鲜使臣崔溥。

他在济州岛为官,孤悬海外。

弘治元年(1488年),崔溥回国奔丧,遭受海难后,又遭遇海盗,漂浮海上14天,意外在浙江台州府登陆。

在大明官兵的护送下,经由大运河北上,行程9000里,用时五个月,返回朝鲜。

回到朝鲜后,崔溥写下东方见闻《漂海录》。

历来文人大儒,肯低下头来俯视百姓,在书文中描述百姓生活者几近绝迹。

崔溥的《漂海录》,记录了大量当时的风土人情,又没有遭受清朝的文化大灭绝。

因此,成了研究明中期的重要原始资料。

………………

(实际上,明清资料被焚毁的太严重了,现今很多常识,都是从朝鲜、日本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