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存叶梦熊铁炮,根据铭文时间,制造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
从铭文可以看出,这是400门神炮的其中之一!
也就是说,在宁夏叛乱的万历二十年,大明一次性拿出了400门倍径比是12.65的红夷大炮!
按照华夏惯例,“天字”,对应的就是最大号,或者叫最大威力级别。
天字壹佰叁拾伍号大将军——重型,第135门!
口径113毫米……
二战抗倭寇国时期,这都是重炮级别了。
——截止1941年,日本只生产了576门10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
虽然威力不可相提并论,但是,时代也不一样啊!
400门口径113,倍径12.6的重炮……
叶梦熊的厉害,就可以想象了。
而制造地呢?
铭文——“杭州陈云鸿造”。
也就是说,这400门火炮,并非全是京师制造,而是全国都有!
也就是——制造工艺不但已经成熟,甚至还全国化了。
再看看福建、广东县志——万历后期,城头布置红夷大炮数十门,一次性制造上百门……
是不是证明了——制造工艺早已成熟,并扩散到全国?
实际上,在万历第二次援朝时,明军在兴兵初期,调运的大将军炮便有1244门。
这个大将军炮,就是叶梦熊火炮。
被满清删改的历史啊……
糟蹋了多少华夏财富!!!
根据该时期明代兵书资料推算,叶梦熊铸炮的起始时间,大约是——万历十三年(1585年)。
而倍径比为20左右的“西洋”红夷大炮,首次出现在历史上的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看到了吗?
从叶梦熊发明出这种前装长管火炮,至此时,已经整整三十多年!7эzw八.com
而这时期,大明连续大战——万历打了五场大型战役,也就是万历五大征。
而战争,是武器更迭的最佳动力。
将14倍的叶公炮,发展到20倍的红夷大炮,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红夷大炮”这个名字的出现,却是天启二年(1622年)——以徐光启为首的西法党定名。
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东北大学未来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以及无数博士、硕士——联合用化学分析、x光谱、碳素量等科学方法,分析明代洪武年间初代火炮——明末红夷火炮,得出的结论是——一脉相承发展而来。
也就是说——所谓的徐光启引进西方先进红夷大炮,是一个骗局!
而这个骗局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西方,盗取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华夏科技!
这特么可不是推断了吧?
这可是有实物证明的!
炮身上的铭文,总不能作假吧?
(大家可以搜一下,所谓“圣教三柱石”,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百科竟然没有详细的经历,只有概括词眼。
为什么这样?
不就是为了不让普通人从时间线上,一眼就能看出端倪么!)
在徐光启一系列精心谋划与运作下,“圣教三柱石”另外两人——
李之藻进入工部,负责武器装备制造。
杨廷筠早已成为京畿重地的一把手……
而徐光启的座师张鸣鹤,则成为兵部尚书……
叶向高、徐光启的门生王化贞,担任广宁巡抚,掌握前线十四万大军……
徐光启的另一门生、教徒孙元化,先后任职于兵部和前线,担任莱登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