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疼!
这是被海水蛰的……
“噢,亲爱的埃布!
这可办不到!”
有士卒踩着水,双手摊开,做出了西方幽默的著名表情:
“那小子游的比泥鳅还快,我追了一阵,一眨眼,就看不到人影了!”
“对了,埃尔文也被人干掉了。
我找到了他的尸体,是一刀毙命。
那明人割走了他的耳朵。”
“噢!
可怜的埃尔文。”
小酒馆家里的士兵诨伦多,惊讶的大叫起来。
荷兰人是没有姓的。
就算当了兵,当了教士,步上统治阶层,需要姓的时候,通常以职业为姓,如面包师、农民、鞋匠、制帽人、渔民等。
翻译过来,就是面包房家的谁谁谁、鞋匠谁谁谁。
通常为了便于理解,翻译的人,会更改一下,变成——面包房家里的小伙子谁谁谁。
直到拿破仑时期,拿皇为了管理便于管理,他要求人们登记姓名时,在姓之后加一个地区。
比如马尔科·范·巴斯滕(marcovanbasten)。
van是荷兰男人最喜欢用的字,翻译过来,就是“范”,就相当于德国人名字里的von,也就是“冯”。
van也好,von也罢,真实的汉语意思,就是——“谁谁家的”!
这些外国人名啊,经过大清之后,变得特有高冷范!!
实际上,真要是按照意思来翻译,那可就土得掉渣了。
这就像之前我说车企名称那里的一样。
我想,那玩意你们应该是记不住的,但是——
“烂手指头郡王,喊着烂眼皮子亲王,要给肚子疼贝勒庆贺生日,去熊瞎子郡王家里喝酒”……
这没有人记不住吧?
在马尔科·范·巴斯滕marcovanbasten中:
「maroc」是他的——givenname。
而「vanbasten」整体上作为他的姓。(basten是位于鹿特丹地区的一个小镇的名字。)
这名字的汉语意思,就是:鹿特丹镇上家里的男孩子马尔科。
……
完蛋了!
鸡飞蛋打咯……
埃布一手死死的捏着流血的伤口。
该死的,这个大明的渔民,不但割走了自己的小鸡,连鸡蛋都没了……
有人见埃布太惨,止不住笑了起来:
“我亲爱的埃布,我觉得就像是那大明人说的那样——
老头子走在悬崖上丢失了马匹,说不定是好事呢?”
“你看,咱们受雇在东印度公司,一年的薪水也没有多少荷兰盾。
你既然没了小鸟,为何不去教堂应聘呢?
唱诗班需要大量的太监啊!”
现代总有人说只有中国才有太监,这是愚昧落后的象征……
他们却不会告诉大家,欧洲历史上,不仅有太监!
而且还有一个庞大的,由太监组成的艺术群体——castrator。
干嘛的呢?
唱赞诗!
也就是唱诗班。